張桂寶
盛夏時節,食物中毒仍是發病率最高的多發病,特特別是吃剩飯菜引起食物中毒,醫學上叫“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蠟樣芽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常見的中毒食物多見于剩飯和熟肉類食品,此外還有奶制品、魚類食品、糕點食品及各種肉菜湯等。經科研證實,剩飯、熟肉類食品、奶制品、魚類食品、糕點食品及各種肉菜湯,在20℃以上的溫度下,隔夜的帶菌率一般為20%~70%,蠟樣芽孢桿菌就會產生大量毒素,當人們食人蠟樣芽孢桿菌的菌量每克食品超過100萬個細菌時,就會引起中毒。
中毒表現:潛伏期最短10分鐘,最長16小時,一般多在食后1~6小時發病。不同的蠟樣芽孢桿菌可產生兩種不同的腸毒素,嘔吐型病人以惡心、嘔吐為主,少數人有腹痛、腹瀉;腹瀉型病人以腹痛、腹瀉為主,少數病人有惡心、嘔吐。一般體溫正常,個別有微熱;病程一般1~3天可痊愈。
預防措施:1.計劃做飯,按人量米下鍋,盡量不剩或少剩。當然,如果已剩了,處理好剩飯菜是很重要的。應將剩飯菜松散開,放在通風、陰涼和干凈的地方,避免污染,或將剩飯菜放人冰箱冷藏(15℃以下蠟樣芽孢桿菌不繁殖)。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縮短在5~6小時以內。
2.剩飯菜食前應高溫滅菌。不要吃熱水或菜湯泡的剩飯,不能把剩飯倒在新飯中,以免加熱不徹底。吃剩飯前一定要徹底加熱,一般加熱至100℃ 20分鐘即可。或在做飯時,把剩飯與生米一起下鍋。
3.剩飯不要摻人新飯中微溫即食。
4.有異味、變質剩飯不能再吃,也不能摻人面粉中發面食用。
特別提醒:剩飯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時,米飯大多未發餿、變酸,除米飯有時微有發粘、人口不爽或稍帶異味的,大多是感官正常的,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就提示我們,即便剩飯在感官正常,也必須徹底加熱后食用。
另外,再說說對剩菜的處理。剩下的湯菜、燉菜和炒菜等,必須先燒開,裝在有蓋的容器中,放人冰箱中冷藏;吃時還要燒開熱透。剩下的冷拌菜,醬、鹵肉類應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凍,下次吃時一定要回鍋加熱,或者改制,如改制為湯菜、燉菜,加點時令蔬菜,變成一道新萊,也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