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兵

愛情是兩性互相傾慕而追求美滿結合的一種強烈的感情;愛情是心靈的火花,只有經過心靈的撞擊,才能發出那樣絢麗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人們在生活中需要愛情——甜美的愛情有利于人體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否則便會痛苦或傷身。
英國醫學會唐納森教授早就提出興建一門“愛情醫學”,世界衛生組織的馬斯·瓦格納曾經呼吁:“多年來,醫學忘記了愛情是疾病防治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非常錯誤的。”近年來,世界許多醫學組織和大學,對愛情的醫學作用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調查研究。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林立博士通過對1000名不同年齡組的自愿者進行調查發現,每個人都能從異性那里得到精神安慰,對于男性而言,他的語言易被女性理解和體諒,女性溫柔的性格和婉轉的語言像一劑良藥,可以解除男性精神上的緊張和不愉快;對于女性來說,男性是她最忠實的聽眾,她的言談更容易得到男性的贊同,因而女性可將不便在同性面前表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在男性面前盡情表露,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美國俄亥俄大學以驗血方式比較了38名已婚婦女的抗病力,結果發現,婚姻不和諧者體內免疫系統均有抑制現象,血液里的白細胞和抗體也少,抗病力差。研究者認為,誠摯的愛情,易形成健康的心理互補效應,有利于大腦皮層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的生理協調,有利于人體內分泌的平衡,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英國倫敦大學做過兩組婦女調查,發現一組婚姻有障礙與麻煩的,她們經常患感冒與其它疾病;另一組過著穩定、幸福生活的,則較少發生疾病。同時該大學研究發現,凡夫妻不和者,男性壽命平均縮短12歲,女性縮短5歲。
以色列醫務工作者對1萬名男性5年之中的健康狀況調查發現,患咽炎的男人有一個“共性”——妻子對他們毫無溫存可言,導致一種“情感缺乏癥”:吸煙、飲食過度、憂郁、苦悶帶來嚴重失眠等等。兩位意大利皮膚學專家曾潛心觀察過一批正在戀愛的男女情人的皮膚情況,結果發現,干性或油性的皮膚在戀愛高峰期間奇跡般地變得正常了;一些人本已干枯的指甲也變得發亮并有彈性,就連頭發也變得濃郁、清亮。因此,專家宣稱:愛情是最好的美容方法。不僅如此,性醫學研究者還斷定:愛情還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延緩細胞衰老的媒介。經研究發現,處于性愛高潮中的男女雙方,不但心情舒暢,兩眼有神,全身肌肉細胞的更新代謝也會明顯加快,血液循環亦會加速。這時偶染疾病,康復較為容易。
世界上沒有比愛情這張網更廣闊和更細微的了。“愛情醫學”的形成和療效又是怎樣的呢?人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利用它呢?
異性效應
“異性相吸”,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現已被廣泛地引伸到人類社會和男女愛情的整個交往過程。
幾年前,在南極考察的澳大利亞科研人員,似乎人人都得了一種怪病:晚上失眠,白天昏昏沉沉,情緒低落。在宇宙飛行中,有60%的宇航員會產生"航天綜合癥“,如頭痛、眩暈、失眠等。漁民出海時,時常變得性情暴躁,好爭善斗,而當他們揚帆歸來,即會很快恢復常態。
這是怎么回事呢?醫學專家經研究分析,南極科考隊員之所以“病懨懨”的,是因為全體考察成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而大半宇航員之所以患“航天綜合癥”,是因為宇航船上為清一色的男性,而無女性;漁民之所以性情暴躁,是因為海上感受不到女性氣息所致。
醫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一個只有男人或只有女人的工作環境中,盡管條件優越,衛生符合要求,自動化程度較高,然而不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容易感覺疲勞,工作效率也不很高,這都是因男女比例失調的緣故。
異性間的友好相處有助于擺脫緊張抑郁的不良心態,促進身心健康。因此,醫學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一個工作機構內的異性比例達到20%以上時,人際摩擦會相對減少,而工作效率和職員的身心健康程度會相對提高。相反,完全處于“同性世界”里卻會導致不該發生的煩惱。
其中奧妙在于男女之間的“異性效應”。這是指男女在一起而引起的心理變化會產生有益的積極作用。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對異性的愛慕欲求與尊重欲求是一種本能需要,在與異性接觸中,會潛意識地“自我良好表現”以取悅對方。這樣一來,雙方不約而同地產生熱情、友好的美好感情,互相之間生發出互相吸引,互相好感的情感體驗。愉悅的情感還能增進身體免疫功能,抗御疾病,有助于活躍思維,增強記憶。
物質運動
現代科學表明,每個男人和女人,身上散發出的體味不止一種物質,而是許多分泌物的混合物。由這些混合物質形成了一個“場”,我們不妨稱之為“情場”。情場的物質基礎是腺體分泌的激素,這種激素能對異性產生巨大的誘惑力,但它又因人而異。一個人產生的情場,不同的異性會有不同的感應,有的能強烈感覺到“場”的吸引力,有的則感覺不明確。這在現實中就表現為同一個人,不同的異性對他會有不同的感受,這點可以理解為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也許他的情人根本不漂亮,但在他的心目中她還是很有吸引力,這正是因為她的情場強烈地刺激著他。
由于每個人周圍都存在一個由自己的體味,即分泌物分子組成的“場”,因而就自然而然地對周圍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特別是在男女之間,會引起一系列的反應,有的強烈,有的卻很微弱。產生強烈反應的是由于一方收到對方的信息,并結合視覺、聽覺等感覺后,傳到中樞神經,在中樞神經產生一個大的刺激,于是中樞神經系統就會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會產生另一種物質——神經介質。這種神經介質是由腎上腺分泌出來的,然后它在神經細胞之間相互交流,特別是神經介質保證了下丘腦和垂體之間的交流。而下丘腦就是情感與沖動的區域,下丘腦的情感一旦產生,便會通過神經介質傳向垂體,然后轉向激素,在全身引起強烈反應,就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心理感受——愛情,這說明愛情在人體內也是一種物質運動。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愛情產生的神經介質對大腦的刺激會逐漸減弱,大腦像產生“抗藥性”一樣,對這種物質刺激的感受越來越遲鈍。這就是為什么男女在一起時間長了,男女之間的激情會越來越少的原因。
治病救人
愛與被愛都是一種愉快和幸福。但人們怎么也不可否認,愛情確有一種神奇的醫療功效。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事例,能證明“愛情醫學”治病救人的巨大魔力――
德國的一名出口商行的經理漢斯·維尼爾,早在兩年前已癱瘓,連說話的能力也幾乎喪失,只是在生命垂危之時,突然在病床前見到闊別20多年卻又是十分鐘愛的并認為“早已死去”的未婚妻后,一下子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
美國密執安州的一名年輕病人在醫院接受換腎手術時不幸死亡。噩耗傳出后,死者的女友莎莉不禁傷心欲絕。她乘醫護人員不備,潛入殮房,緊緊抱住男友哭泣,同時不斷地搖動尸體并深情地親吻他的面頰,豈料她這動情之吻,卻使尸體蘇醒抽搐,并在喉嚨里發出輕微的呻吟聲。莎莉悲喜交加,又驚又喜地大叫醫護人員,經急救后她的男友康復出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男講師史密斯與女研究生卡琳娜一見鐘情,但在結婚前夕,卡琳娜不幸得了肺結核病。醫生向她提出“不宜結婚”的勸告,但兩人毅然舉行了婚禮。婚后,卡琳娜住進醫院進行手術,醫生勸其回家“絕對臥床靜養”,實際上是宣判了她的“死刑”。回家后,約翰一方面增強妻子的營養,另一方面以更大的愛心去護理她。5年后,奇跡出現了:這個內臟幾乎全部被結核侵蝕的垂危生命,竟然掙脫了死神的魔掌,能夠坐起并能扶床走步了……
愛情的力量是任何東西都不可替代的。生活中的人們,請看準目標,盡情地去愛人和接受別人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