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明春
一位自訴心慌、胸悶、氣短的52歲男性病人住進了急診觀察室。接診醫生聽珍時,發現病人的心跳很不規律,同時脈搏與心跳次數也不一致,當即做了心電圖檢查,結果證實為“心房纖顫”。
心房纖顫為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最多見的基本病變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由于病變可致心房擴大、壓力增高,加之可能在心房壁形成瘢痕組織,因此易發生心房纖顫。心房纖顫的發生還可見于中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肌病、心肌炎等病。此外,也有相當數量的患者找不到原發因素,臨床稱其為“原發性心房纖顫”。在聽診時,如文中開頭介紹的病例,患者心臟搏動的頻率、節律和強度均十分不規則,部分心跳排出的血液不能引起脈搏,因此往往心跳次數多于脈搏次數,通過心電圖檢查很易做出明確診斷。
心房纖顫對病人會產生什么危害呢?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造成心跳頻率過快,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功能減退,同時也影響心臟正常排血功能,降低身體各臟器的血液供應,久之引起病變;二是造成心房收縮紊亂,易在心房壁上產生“附壁血栓”,即血凝塊。新鮮的血栓粘附不牢固,易脫落,血栓隨血流移動,可堵塞血管,導致腦、腎、脾、腸、肢體的缺血,引起壞死。
鑒于心房纖顫能夠產生諸多不良后果,所以需加以預防和治療。在醫療工作中發現,有些病人對心房纖顫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長期不求醫,聽其自然;但也有些病人,迫切要求醫生給予糾正。上述兩種做法,都表明其對于心房纖顫的認識不夠。那么,怎樣正確對待心房纖顫呢?治療原則有以下幾點:
1.盡量尋找引起心房纖顫的基本病因并加以治療,如糾正心臟瓣膜病變,糾正低血壓,改善心臟功能、心肌缺血,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2.如心力衰竭與心房纖顫并存,采用洋地黃類強心藥物,可達到“一箭雙雕”之效(既可減緩心率,又可加強心肌的收縮)。
3,對原因不明、偶發的短暫心房纖顫,可不必急于治療,但對病情要給予密切觀察。
4.對心功能較好、心臟無明顯擴大,心房纖顫近期發生者,可由醫生采用直流電電擊轉復,然后配合藥物治療。
5.對不宜采用直流電轉復,而心率又偏快者,不論心功能是否有變化,都可采用注射或口服洋地黃類藥物治療,目的是為了降低心臟搏動的頻率。
6.若心房纖顫發生時間較久,或雖直流電轉復一度成功,但于短期內又復發,或心臟搏動的頻率并不快者,不必再采用特殊措施治療。
7.對于突然發生的心房纖顫,一般可給予靜脈注射洋地黃類藥物,如西地蘭。
8,對因心房纖顫導致臟器栓塞的患者,應給予長期抗凝血藥物治療,以防止栓塞的再次發生。
總之,心房纖顫雖為常見的心律失常,但在治療上卻需因人而異。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治療,不可強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