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妍
口角炎俗稱“爛嘴角”,常發生在口角粘膜的一側或兩側。因病因不同而分為營養不良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營養不良性口角炎在營養缺乏和維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發生,以維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最常見。最初表現為口角上發紅、發癢,接著上皮脫落,形成糜爛、浸漬或裂痕,張嘴時拉裂而易出血,吃飯、說話等都受到影響。此病并非是人們所說“上火”。特別是孩子飲食搭配不好或有偏食習慣,或在慢性腹瀉、痢疾時易發生。
嘴唇干燥后,人們就喜歡用舌頭去舔,目的是想使嘴唇和口角區濕潤些,可以舒服一些,然而唾液碰到干燥空氣很快地被蒸發,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干燥的問題,相反會將唾液中的微生物帶。至裂口中,引起細菌感染,加重口角的炎癥。
得了口角炎,可用些油脂或防裂油涂在上面,也可服用維生素B2,每日3次,每次1~2片,局部可涂冰硼散或云南白藥。如已經糜爛發炎,可用1%的龍膽紫藥水在口角上每月涂兩次。經過這些簡單的治療,絕大多數口角炎能很快治愈。為預防小兒口角炎的發生,應讓孩子多吃綠色新鮮蔬菜、豆類、小米、肉、牛奶等。做到進食品種多、粗細搭配,教育孩子不偏食。患有胃腸道疾病的孩子應積極治療。此外,口角不適時切忌用舌頭去舔,以免口角更加干燥,更易破裂出血。球菌性口角炎是由于鏈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多見于老年無牙的患者。表現為雙側口角呈現白色、糜爛或潰瘍,還可化膿、出血、結痂。抬療:應在局部清洗后,用抗生素 (如紅霉素軟膏)涂擦,同時可口服廣譜抗生素。真菌性口角炎是由于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表現為雙側口負濕白且白色更加明顯,有糜爛或潰瘍,常伴發唇炎及唇部糜爛。 PAS染色可見念珠菌菌絲。治療:應局部用制霉菌素液清洗、擦干,然后局部涂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注意此病不宜使用廣譜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