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 未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醫學專家還要告訴你,性格與你的健康也密切相關。
A、孤僻內向型
尚女士,32歲,財務工作者
尚女士是父母的獨生女,幼年時父母忙于工作,常常把她一個人鎖在家里,整整一天沒有一個人跟她說話。久而久之,她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工作以后,她也是獨來獨往,朋友很少,單位組織的活動借故不參加,人際關系很淡漠。雖然已經結婚3年,但丈夫說,常常覺得她離自己很遙遠,有時看她一個人坐在窗邊冥想,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人。尚女士最大的愛好是一個人在房間里上網聊天,這幾乎成了她跟外界接觸的唯一方式。
健康預測:慢性疾病或抑郁癥潛在患者:
性格內向孤僻的人有些是天性使然,有很多于早年的特殊經歷,像尚女士這樣從小被迫一個人獨處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類性格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心事,也不愿向人傾訴,而是習慣性地一個人品嘗,很多痛苦就這樣被默默地埋在心里,身體上的病患征兆也很容易被忽視,不能及早發現并治療,易轉化成慢性疾??;孤僻的個性又使她時常處于抑郁情緒中,具體表現可能是情緒低落、失眠、頭暈、疲憊乏力……長期下去,就有可能是抑郁癥患者。
我的健康我做主:
1、 學會表達:內向孤僻者的最大敵人是不善于表達。不懂得表達,就勢必要忍受,忍受的越多最終爆發時的殺傷力越大,所以學會表達至關重要。如果你暫時做不到向別人表達,也可以先向自己表達。獨處時,把心里想的說出來,會起到釋放的作用。表達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比如寫日記,找一首與心境相仿的歌曲隨之哼唱等等。
2、 贊美自己:專家指出,患有抑郁癥的人大多對自己缺乏自信,容易受外界影響和暗示,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從而陷入對自己否定的郁悶情緒中。因此,學會贊美自己能幫你樹立自信,并能調動樂觀情緒,使你逐漸走出狹隘陰郁的自我,進而融入到健康有益的社會環境中。
3、 吃出好心情:平日可增加一些具有亢奮精神作用的食物,如燕麥、精肉、水果、巧克力等。
親友援助方案:
1、 親密接觸:對于孤僻內向的人,親友應該細心觀察,尋找適當機會與之親密接觸,盡量增加交流的時間,同時盡可能以欣賞贊美的口吻與之對話。
2、 創造社交機會:可以把朋友、親戚請到家里玩,創造親切熱烈的氣氛,使之感受到與朋友共處的美妙。
3、 溫暖環境:在生活中盡量創造溫暖的環境,使之心情愉悅,比如房間布置盡量選用暖色調,經常放一些使心情愉快的輕音樂,跟她一起看喜劇、動畫片等。
B、急切進取型:
黃力,29歲,廣告公司部門經理
黃力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的,在學校她一直是優等生。畢業后她被分到機關工作,但急于創造個人價值的她不安于平穩的工作,跳槽到廣告公司,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躍身為國內著名廣告公司的部門經理。在老家,她的經歷被鄉親們傳誦,成為教育后代的典型。這更刺激了黃力心高氣盛、急于成功的個性。她甚至容不得自己有一點失敗,屬下的工作偶有失誤,她也會大發雷霆……每次生氣,黃力都覺得胸悶、頭疼,有時還氣短,嚴重影響食欲和睡眠。
健康預測:心腦血管病潛在患者
美國著名心臟病學家費里德曼和羅森曼通過研究發現,在心臟病患者中,性格偏向于這類急切進取型的人占98%。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這類性格的人患冠狀動脈硬化的也較多。道理很簡單,人在急躁、沖動、發怒時,會引起高級神經活動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血管收縮,心腦血管的疾病自然隨之而來。
我的健康我做主:
1、 用心體會放松的感覺:你可以做這樣的嘗試,身體平躺下來,全身繃緊3秒鐘,然后全身放松,直到每個部位都是柔軟的,持續10秒鐘,然后再全身繃緊,如此反復體會,你會發現當全身繃緊時心跳加速,精神緊張,但當你完全放松下來,愜意舒適的感覺會傳遍全身。
2、 增強自制能力:每當你想發火時,最好在心里連續對自己說三遍“不要生氣,生氣有損健康”。也許這種方式對易沖動的人來說很難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嘗試,當你試過幾次之后,就會發現這對平穩你的情緒極有幫助。
3、 有氧運動:平日多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韻律操、慢跑、舉重等,對抑制沖動很有好處。
親友援助方案:
1、 暗示:生活中可有意提起一些因為沖動發怒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事例,暗示她改變性格,保持平穩情緒。
2、 改變觀念:這類人通常都是工作狂,生活單調,甚至為了事業不惜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很少跟家人團聚。親友可以在適時為之灌輸新的生活觀念,告訴她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關系,一個只知道工作而不懂生活的人依然是不成功的。
3、 避免沖突:遇到她情緒激動時,要盡量避免與之沖突,待她情緒緩和時再與之理論,因為每次激怒她都可能是危險的引爆點。
C、悲觀憂怨型
孫太太,33歲,家庭主婦
孫太太天性悲觀,遇事總是先想負面,丈夫的一句玩笑話,也能讓她浮想聯翩,傷心不已。4歲的女兒得了輕微感冒,她會聯想到發展成肺炎的嚴重后果,繼而茶飯不思徹夜難眠,埋怨丈夫對她們母女關心不夠,甚至把多年前的舊事翻出來念叨,還抱怨自己命苦……她的悲觀情緒對自己和家人都造成傷害,使生活經常蒙上陰郁暗淡的色彩。
健康預測:癌癥潛在患者
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托馬斯教授對1337位學生進行了 長達18年的觀察,發現悲觀主義者的健康狀況都不是很好,看病次數多,而且患癌癥的概率比樂觀主義者高出近20個百分點。托馬斯教授指出,悲觀憂怨的心態會打破體內的平衡,干擾免疫監控系統的功能,使之不能及早清楚異常突變細胞,容易引發癌癥。
我的健康我做主:
1、 停止悲觀幻想: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那么只把目光集中在這件事本身,不要沉浸在由此而展開的連綿幻想中,記住,真正能打敗你的是你自己,停止悲觀幻想是你堅強起來的第一步。
2、 跟樂觀者交朋友:悲觀者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悲觀情緒,而當他們身邊出現樂觀的人,才會反襯出自己的悲觀,所以多跟樂觀者交往不但有助于查找自身的弱點,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樂觀者的影響,轉變悲觀心態。
3、 精油療法:熏衣草和甘橘等芳香精油都能緩解緊張、悲觀的情緒,點兩滴精油在香熏爐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親友援助方案:
1、 保證溝通管道暢通:悲觀憂怨者最忌諱沿自己的悲觀軌道走向極端,因此親友應該保證她的溝通管道暢通,主動與之交流,把她從極端的軌道上拉回來。
2、 讓她的痛苦無處藏身: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忙碌的工作可以使人忘卻煩惱,無事才易生非,因此對悲觀的人,可以讓他們多做一些事情,使之無暇顧及那些被無端放大的煩惱和憂郁。
D、完美主義型
焦敏,34歲,外企高級經理
焦敏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在外人看來,她已經是很幸福的女人了,事業有成,夫妻和睦,兒子健康。但是焦敏總是對自己不滿意,母親的腰疼病犯了,她會責備自己對老人不夠關心,兒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她認為是請來的家教水平不高,下屬犯點小錯,她也當作是自己的責任……這些在別人看來都很正常的事情,卻讓焦敏時常處于深深的自責中。久而久之,焦敏對任何事情都不放心,出門時要反復檢查是否帶了鑰匙,一份打好的工作報告她也要再看上三遍心里才踏實,這種狀態常常讓她感到緊張,思想和行為都小心拘謹,活得非常累。
健康預測:強迫癥潛在患者:
完美主義者的通病是容易陷入黑白分明的極端觀念中,沒有中間狀態。他們常常對自己、對別人要求很高,結果總是批評別人不好,懷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一旦失敗就感到大受打擊,出現失眠、焦慮的癥狀。患者會做出某些強迫行為,比如反復不斷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檢查、計數,回家后脫下的鞋一定要頭朝東(強迫性儀式動作),明知這樣做很可笑,卻不做又不行,否則焦慮不安。
我的健康我做主:
1、 聽其自然:任何事情聽其自然,該咋辦就咋辦,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評價它,如好像有東西忘了帶就別帶它好了,擔心門沒鎖好就沒鎖好算了,東西沒收拾干凈就臟著亂著。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來克服由此帶來的焦慮情緒,強迫癥狀會慢慢消除。
2、 轉移注意力:出現強迫癥狀時,要想辦法轉移注意力,盡快脫離現實癥狀,擺脫痛苦。例如,一到出門時就檢查門鎖怎么克服呢?把時間安排得緊一點,如果平時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鐘,那么就留20分鐘趕路,因為時間緊,出門后注意力都在趕時間上,也就來不及再反復檢查門鎖了。
3、 不做完美主義者:認識到太完美的心態是不正確的,對人對事不必過分認真,對自己也不必過分苛刻,提高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
親友援助方案:
1、 宣泄:讓她說出自己的緊張情緒,把內心的痛苦情緒盡情地發泄出來。說出恐懼,也就降低了恐懼;說出緊張,也就緩解了緊張。
2、 多安排業余活動:親友盡可能地為她安排一些有趣的業余活動,使之減少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讓生活充實起來,就會減輕癥狀的干擾,恐懼和焦慮也會逐漸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