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岳漢
到本卷為止,這套中國年度散文詩選已出齊五冊,算是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年一段里程,一年一個臺階。
本卷開頭“三片葉”,意在傳遞一個消息:散文詩創作的新銳力量正茁壯成長。
這是讀者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新老散文詩人殷殷期望著的。
一種文體的形成既搭建其大致的框架,也是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爾短小抒情且含哲理的《飛烏集》與波特萊爾表現“意識的驚跳”的《巴黎的憂郁》分別處在不同的歷史坐標上;《野草》的瑰麗、幽透與寓意明朗的《先知》大異其趣。然而,它們都是散文詩苑的經典。
我國散文詩創作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的20年間,確有空前的繁榮;進入本世紀這幾年,更呈現風格多樣、力洗鉛華、回變本真的走向。散文詩文體“獨立”的呼聲由來已久,而又久久不為我國“詩壇”所接受(公開貶斥不能說沒有,更主要是認識深處與事實上的排拒)。探討是必要的,而決定因素在于散文詩本身要抖出自己的旗幟就要擁有一批與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的代表性作家比肩而立而毫無遜色的散文詩大家,要涌現被讀者公認優秀并廣為流傳的散文詩作品。創作水準的提升與優秀作品推介的加強二者不可或缺。從近 20年來的情況看,從本書已出各卷受歡迎的情況看,散文詩的發展前景看好。
回到“三片葉”。均出自上世紀60年代或更后出生的年輕人之手。我并不主張按出生年代論詩人(也不反對其他人按年代分野)。我看重的是它們新鮮活潑的詩意表達。它們的語言形式純然是散文的。它們的表達純然是詩意的。這不容易。這就是散文詩。
它們不會制造出新的模式。而預示一種走向。
詩作的新鮮,意味著語官的個性色彩。三“片新葉,色澤喜不相同。根據一曲民諺鋪陳一組六章《民謠里的風景》凡需要才情,勇氣。鄉村的冬景般抒寫得如此實在而親切:“柔軟的柳樹站立村頭,終于等來了夢想與春天,等來了村莊的騷動和預言。”情蘊景中,意在象外,似散發出鄉間泥土、草垛般清新的氣息。《找》選自校園文學作品。這是另一聲部。有點生澀,似尚未張苞的蕾。然有生氣,有貼近當代生活貼近青年心靈的語感,是伴隨著當代官情影視、流行歌曲、青春小說等一起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內心的獨白。這一代人的話語。這一代人的情感和觀念。它不企圖說明什么,僅給人以某種。隱約的失落感。但很美。這就夠了,我想。《平凡的思緒》則是另一類型:簡短、凝聚,但決無“卒章顯志”一類的釋理說教。“語言”和“沉默”許多詩人都寫過了,在這里化作如下的表達:“語言是石頭盛開的花朵,卻被天空磨平,一覽無余。沉默為泥土結出的果實,在時間的枝梢上,等誰采摘?”末尾《清明》一章既有詩的聚合又保持了生活原有的潤澤,值得品讀。
近年來詩人們呼喚“回歸詩的本體”,也在認真地實踐著,也已取得了實在的成果。散文詩的創作手法,較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平有了明顯的改變。誠然,新葉不免稚嫩。閱讀如蠶桑,嚙食稚嫩的新葉總比啃枯老的黃葉要強。
以上三篇全部選自少有人關注的地方報刊,并非刻意追求僻遠,純屬偶然。廣搜薄取,沙里淘金,原是選家的尷尬,也是其恪守的職責。求新,求變,求精,詩家如是,選家如是。
作為年度選,這里只能提示一下,說明選取前面幾篇的緣由,并與讀者共享閱讀這些有生氣的篇章給我們帶來的審美愉悅。其他尚有從大刊小刊、名家新秀作品中選取的數以百計的題材、風格多樣的作品一字排開,等待讀者去細細品味。其中部分新老詩人及其作品,或在以往各卷中曾作過評介.或在即將出版的其他當代散文詩選本中陸續評介。盡我所能吧。
本卷首次采用大致按風格、內容等項分輯,目的在于方便閱讀。比如“短抒集”,將一些精致的短章匯聚一起,可以比較著欣賞,相信會增添樂趣,更有心得。
五年來的實踐證明,漓江出版社將散文詩與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品種一起列入年度作品系列叢書出版計劃是富有遠見的。這連續出版的五本書也是散文詩作為獨立文體存在的一個標志。它受讀者歡迎的程度漸為新華書店系統及其他發行界朋友所關注。2002年卷曾再版一次,這在時間性較強的各種年度選本中十分罕見。2003年卷于2004年初出版,當年上半年即已脫銷,給部分未購得此書者留下小小遺憾。在純文學讀物的出版中,追求藝術的高品質與擴大市場需求二者之間并行不悖,在這里得到生動的體現,也更增強我們的信心。編輯本卷雖已“輕車熟路”,然不敢稍懈,力求“別開生面”,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力遴選出較多的精品奉獻給讀者。
深信此書明年將繼續編輯出版。誠望讀者和詩人們在反饋對本書的批評建議的同時,于2005年10月底之前向主編者本人推薦(自薦)當年在各類報刊上新發表或由出版社出版的詩文集中的散文詩佳作,將擇優采用,以期共同打理好這一處幽美恬靜的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