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眼 佳 木
徐州豐縣某醫院為患者診治過程中,在近兩年 4次診治中均將患者的癌癥病灶誤診為一般炎癥,致使患者喪失治療良機達兩年之久。誤診醫院該如何承擔責任?近日,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了這起醫患糾紛案,法院判決醫院賠償這名被誤診患者醫療費等各項經濟損失99301.80元。
兩年被蒙,痛癥患者四次求治皆被誤診
2000年8月18日,當年 47歲的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居民劉慧芳因身體不適到豐縣某醫院治療,經X線攝片等檢查,被診斷為結腸癌,遂入該院手術。在8月20日的手術中,主治醫師發現不是結腸癌而是腸套疊,便臨時改行套疊復位、回盲腸固定手術。術后對腸系膜根部的2厘米×2.5厘米的淋巴組織切片進行病理檢驗,診斷為淋巴結慢性炎癥。10天后,劉慧芳出院。
2001年8月18日,劉慧芳再次因腹痛到該醫院就診,診斷為粘連性腸梗阻,予以禁食、灌腸、減壓等保守治療,排除梗阻,于8月21日出院。2002年 5月16日至18日、7月7日至 10日,劉慧芳因上述同樣癥狀在豐縣某醫院治療,均診斷為粘連性腸梗阻,予以保守治療,排除梗阻后出院。2002年9月 21日,劉慧芳發現腹部有腫塊,豐縣某醫院經CT檢查,診斷為結腸癌。
患上了癌癥,對劉慧芳一家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家人抱著一線希望帶劉慧芳遠赴南京治療。南京軍區總醫院對豐縣某醫院在2000年8月20日手術中提取的劉慧芳的淋巴組織切片進行了病理檢驗,結論為:“腸系膜根部淋巴結惡性淋巴瘤,傾向為B型”。南京中大醫院診斷為惡性淋巴瘤(四期),并先后化療7次。2003年8月,劉慧芳在徐州市某醫院行右半結腸切除手術,并多次化療。
怒討說法,受蒙患者狀告醫院
在豐縣某醫院兩年間4次住院均被誤診,導致自己的病情貽誤,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直到這時,劉慧芳才明白了事件真相,感覺自己好像被豐縣某醫院欺騙了,劉慧芳一怒之下,將豐縣某醫院告上了法院,要求醫院賠償2004年4月 26日前的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及鑒定費、代理費、復印費等,合計 164047.67元。
醫院自認沒有錯!
病案竟然被涂改
一審訴訟中,豐縣某醫院提交了原告劉慧芳4次住院病案資料并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以證明其醫療行為無過錯。原告劉慧芳對病歷檔案的真實性提出異議。后經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文檢鑒定,結論為:住院證中“結腸癌”中“癌”被改成“占位”,入院記錄、病程記錄、術前討論記錄、輸血協議書中四處“結腸癌?”中的問號與其他字跡不是一次性書寫形成,為涂改書寫形成。
在委托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時,原告劉慧芳認為被告豐縣某醫院涂改了病案資料,提供鑒定的病案資料不真實,且豐縣某醫院拒絕提供病理蠟塊,故不愿抽取專家號,導致無法組成鑒定專家組,徐州市醫學會終止了鑒定。
2004年3月,法院依職權委托徐州市醫學會組織專家會診,會診意見認為:①2000年8月第一次手術具備手術特征,處理無過錯。②被告因技術水平原因,病理診斷為慢性淋巴結炎屬誤診,導致患者失去惡性淋巴瘤的最佳治療時機。③第2、3、4次住院以粘連性腸梗阻治療無原則性過錯,如能進一步全面檢查可能提前發現粘連以外的腹部病變。④目前治療方案得當。
原告劉慧芳對專家會診意見第1條有異議,認為未進行科學的病理檢查即診斷結腸癌有明確過錯。被告豐縣某醫院則對第2、3條有異議,認為專家意見沒有說明被告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不能證明被告存在過錯。
一審判決:誤診醫院擔責賠6萬
豐縣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因病到被告處就診,雙方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關系,被告應按照醫療法規、規章、診療護理規范診查疾病,并給予有效治療。本案的專家會診意見是在不能進行醫學事故鑒定的情況下,法院依職權委托市醫學會,組織外科、腫瘤科、病理科專家會診,專家聽取原被告雙方陳述,閱讀相關證據材料,經討論所得的會診意見書。盡管在程序上、內容上不同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也是一種專家證言,應認定專家會診意見為有效證據。本案中,被告的病理醫師由于技術水平原因將惡性淋巴瘤病理切片誤診為慢性淋巴結炎,臨床醫師診查不全面,對病理與診斷不符、反復發生粘連性腸梗阻不去探究,當時可以發現的疾病在兩年后才發現,使原告失去了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最佳時機。被告前述過錯行為導致原告疾病治療難度增加,費用增多,也擴大了原告身體健康受損害的程度,應承擔侵權民事賠償責任。目前,醫學文獻中均沒有惡性淋巴瘤絕對治愈的論述。原告目前身體存在惡性淋巴瘤是支出醫藥費等費用的前提原因、主要原因,被告誤診等過錯行為只是導致原告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治療費用的多支出,對原告身體健康的損害而言,被告的過錯行為是次要原因。被告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是針對原告合理正當的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等費用支出,責任比例以被告承擔45%較為適當。因病理誤診發生在2000年8月18日,此時被告對原告即構成侵權行為,2000年8月18日起,合理正當的醫療費用應屬原告所損害賠償范圍。營養費、護理費起算日期也應從2000年8月 18日起計算到2004年4月23日出院。被告涂改病案資料,違反病歷書寫規范,原告支出的 600元文字鑒定費應由被告負擔。訴訟費、鑒定費、專家會診費由原被告按比例分擔。原告提交2000年8月14日至2004年3月26日期間發生的門診、住院治療費收據、醫藥公司發票、診所發票、證明為治病支出醫療費用94977.3元。據此, 2004年8月,豐縣法院判決豐縣某醫院賠償原告劉慧芳醫療費40758.5元、營養費6326.04元、護理費12214.34元、交通費3266.2元,復印費114.6元,合計62674.68元。
一方不愿賠、一方嫌賠少,再上法庭
一審宣判后,患者醫院雙方都不服判,均提起上訴。
劉慧芳不服一審判決,于 2004年8月11日向徐州中院提起上訴。認為一審判決認定惡性淋巴瘤無法治愈是錯誤的,目前醫療實踐和教學科研資料已經表明,對惡性淋巴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完全可以治愈。被告豐縣某醫院誤診誤治,使原告喪失最佳治療時機,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而非次要責任。原告的部分醫療費用和誤工費用應予認定。訴訟費收取和分擔不當,請求二審糾正。
豐縣某醫院則認為,由于原告的病情疑難復雜及醫療水平限制才出現誤診,是無法防范和預料的,因此醫院沒有過錯。會診意見已經表明豐縣某醫院對劉慧芳實施的4次治療無原則性過錯,因此不應判決醫院承擔醫療費及其他費用。請求二審法院重新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查明事實,明確責任。
貽誤治療最佳時機
終審判醫院擔主責
徐州市中級法院經審理認為:劉慧芳在豐縣某醫院治療期間被誤診誤治是事實。豐縣某醫院對首次手術的淋巴結病理切片診斷為淋巴結慢性炎癥,其后又將劉慧芳診斷為粘連性腸梗阻,并將此作為治療方向,但是劉慧芳的實際病情是惡性淋巴瘤,豐縣某醫院只是針對該病狀的一些表象進行了治療,雖無損劉慧芳的身體,但治標不治本,且錯誤診斷病情長達兩年之久,嚴重貽誤了劉慧芳的治療時機,致使劉慧芳的病情發展為惡性淋巴瘤晚期,治愈難度加大,存活率降低。徐州醫學會的會診意見較為明確,結合其他證據,已足以認定豐縣某醫院的過錯,且豐縣某醫院故意篡改病例檔案,相關證據的真實性值得合理懷疑。法院終審判決豐縣某醫院應當承擔主要責任(75%),賠償原告劉慧芳醫療費65202.3元、營養費9840.5元、護理費19000元、交通費5080.7元,復印費 178.3元,合計9930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