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 子
少吃鹽明代者名喬生字家王蔡,在他的《修真秘要》說:“酸味傷于筋,苦味傷于骨,甘則不益肉,辛多敗正氣,咸少促人壽。”提倡飲食中要五味調和適中,任何一味偏多,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其中特別是吃鹽不可太多,多則使人夭折短壽。
關于這一點,《三國演義》中也有描述。一天,漢憲帝派董昭去見曹操,曹操見他眉清目秀,精力充沛,心想,洛陽鬧饑荒,軍民都有饑色,此人何得獨肥?因問董昭養生之道。董昭說,沒有其他秘訣,只是淡食了30年。董昭的養生之道也是少食鹽。
現代科學證明,吃鹽過多,特別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尤其容易得高血壓。研究發現,日本北部的居民,口味重,每人每天吃鹽達26克,其高血壓得病率達40%;而愛斯基摩人每人每天只吃4克鹽,那里就基本沒有高血壓病。
八分飽俄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身患肺結核、冠心病和眼疾等多種疾病,但他仍然活到82歲。他的一條重要的養生經驗,就是每頓只吃八分飽。他經常要出席文人墨客、社會名流、政界要人的各種宴會。面對山珍海味、美饌佳肴,他從不貪嘴,只吃到八成左右便退席。現代醫學證明,經常飽食,尤其是暴食暴飲,不僅影響腸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胃炎、胰腺炎,還會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疾患。另外,過量進食后,腸胃血液增多,大腦供血被迫減少,長期下去還會引起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大腦早衰。八分飽,確實是重要的養生之道。
養中年明代名醫張景岳說:“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意思是:人的壽命長短,與先天稟賦的強弱和后天的培養關系密切。因為先天是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后天的養生之道便成為長壽的關鍵。而后天的養生莫過于中年。“貽養后天,修理中年,以求振興”。中年是人體由興變衰的轉折點。抓住這個關鍵的人生加油站,加強調養,防止早衰,避免一些老年疾病的發生,達到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