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仁
薛先生的父親近一段時期以來一直感到胸痛、咳嗽、咯血,去醫院檢查后發現得的是肺癌。醫生告知,目前癌細胞尚未轉移,如果及時進行部分肺切除手術,生存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就在薛父手術前的一天,醫生告訴薛先生,手術有風險,手術前的麻醉和手術過程都有可能出現意外,包括手術中一旦要輸血,輸進的血液也可能發生反應,因此,手術須征得家屬同意并由家屬在談話記錄上簽字。
權衡再三,薛先生還是簽了字,但又成了薛先生的心病:一旦手術出現意外,責任就全在病人和家屬身上。簽字,有道理嗎?
醫院:不簽字不敢做手術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這家醫院。院方稱,醫院對簽字的事也感到為難,但院方考慮到麻醉、手術以及在輸血過程中可能出現意外,這種意外又是非醫生和現有醫學水平所能預料,醫生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在手術前將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如實告知病人家屬,在征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手術,這種做法并沒有錯。如果病人家屬不在這些談話記錄上簽字,醫院不敢進行手術。
專家:可通過保險來解決
仁濟醫院一位胸外科專家認為,手術過程中非醫療事故的意外、由醫院來承擔顯然是不公正的,因為客觀上當今醫療水平還不能達到什么情況都能預料的境地。
上海血液中心的一位負責同志說,近年來,每年都有幾起因輸血而引起的糾紛,雖然調查結果均非人為原因,但病人及其家屬還是認為,不該由他們來承擔這個責任。
在采訪中專家們普遍認為,應該說病人家屬一方面想進行手術,另一方面希望發生了意外應有“說法”,根據國際慣例,這種“說法”通常通過保險的辦法來解決。因此,他們呼吁,在醫療水平已經相當發達的地方,應盡快出臺手術意外責任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