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 春
維生素是人體的六大營養素之一。現在已經發現的維生素有20多種。它們都是維持人體組織細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因此,許多人把維生素當作一種“補藥”,認為維生素多多益善。其實不然,盲目亂用維生素,必然會使維生素走向其反面———危害健康。
近年來維生素E很受中老年朋友的青睞,認為它能抗衰老,可能永葆青春,益壽延年。殊不知,若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E,有引起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高血壓、肌肉萎縮,以及全身倦怠感,乳房女性化等危險。
維生素A是防治夜盲癥的良藥,近年研究認為,它還對預防小兒反復“上感”效果顯著。但長期大量服用,就會出現毛發干枯或脫落,皮膚干燥瘙癢,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四肢痛,貧血,眼球突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中毒現象。
維生素D是防治佝僂病的藥物,但長期大量使用就會引起低熱,煩躁哭鬧,厭食,體重下降,肝臟腫大、腎臟損害,骨骼硬化等病癥,比佝僂病的危害更大。
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它只能由食物或其制劑補充,參與機體組織代謝過程,構成代謝所必需的輔助因子。目前,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尚可見到因攝入不足引起的維生素缺乏癥,而在絕大多數地區已很少見,即便有少數呈現某種維生素缺乏癥者,也大多與生活習慣不良有關,如偏食、長期飲酒、吸煙等;或者是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及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有關。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兒童生長發育前后兩個快速期,婦女妊娠階段等容易發生維生素缺乏癥。在這些情況下,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所缺乏的某種維生素。如果沒有上述情況, 只要飲食正常,并注意到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絕大多數人是無需額外補充維生素的。
維生素對人體健康有益,但過量會因為排泄不全,在體內蓄積而引起中毒。例如,維生素過量,其慢性中毒表現為情緒變化、頭痛、皮膚干燥脫屑、紅斑樣皮炎、毛發脫落、齒齦炎、口腔炎及淋巴結腫大等;急性中毒則表現為嗜睡、呆滯、煩躁、嚴重頭痛、嘔吐、乳頭水腫及全身皮膚脫屑等。又如,維生素過量中毒,可出現肌無力、衰弱、乏力、頭痛、惡心、嘔吐、腹瀉及腎功能損害、腎石病等諸多癥狀。由此可見,維生素的補充絕不是多多益善,盲目濫用的危害極大。
近年來,美國流行“維生素補充熱”。據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據年的調查表明,在美國約1/2的成年人服用自行購買的維生素,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兒童服用各種維生素的比例更高,可占到兒童總數的童72%。這種“維生素補充熱”的后果是使醫院里收治因過多服用維生素而致中毒者的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
在我國雖未開展這一方面的調查分析,但就現實狀況來看,無論從人們的認識,還是商業化的操作及某些廣告夸大其詞的宣傳,都潛在一股“維生素補充熱”暗流。如果這股暗流持續發展下去,必然會使服用過多維生素造成中毒的患者增多,使得本來是有益的營養素變成了危害健康的毒性物質,對這種人為濫用的結果,必須給予高度警惕和重視,杜絕盲目濫用。
維生素的主要適應癥是維生素缺乏癥。要做到合理使用,就要了解各種維生素的作用,用途及維生素缺乏癥的特點,以便做到對癥下藥,缺什么補什么,避免濫用。尤其不能把它誤作為補益品而長期服用,以免使維生素變成了“危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