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律師:欣和律師事務所姚啟亮
因女職工特殊保護引起的勞資爭議
我是浙江某私營制衣廠的縫紉工,2004年11月26日生育一對雙胞胎后在家休息,2005年1月7日接到廠方通知讓我上班。我因雙胞胎生育且系難產,身體恢復較慢,沒有回廠上班,直到2月底才開始上班。廠方以我違反廠規為由,從我的工資中扣除了70元。我向廠方提出,生育應享受90天產假,自己并沒有違反規定,要求補發所扣工資。廠方以廠里女工多,廠規規定產假只能歇45天,產假期間每月只能發80元生活費為由予以拒絕。我感到很委屈,不知道怎么辦?。
浙江 梁鳳云
梁鳳云女士:
我國《勞動法》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產假,而本案中,你們廠規定女職工產假只有45天,比法律規定少了一半時間,而且沒有執行對多胞胎生育職工增加15天產假的規定。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第4條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假、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第5條規定,女職工生育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享受產假。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按照本企業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而本案中,該廠在陳某產假期間只發給每月80元的生活費,顯然違反了國家規定。
《勞動法》第50條和《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5條都規定,不得克扣和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而本案中,該廠卻從你的工資中扣除了70元。由于其理由是非法的,所以其行為構成了克扣職工工資。因此,你可以向勞動仲裁機關提出申訴,要求補發所扣工資。
可憑生效判決辦理房屋權屬登記嗎?
我去年8月經法院判決與前夫陸某離婚,法院的民事判決書載明:婚后共同財產,坐落于市濱江路28號大院A棟401室的房改房一套歸我所有,但由我補償陸某現金2萬元。現在,上述判決書已發生法律效力,我也按判決書將2萬元現金付給了陸某。這套房子原來登記的房主為陸某,我先后兩次到市房管局辦理上述房屋的權屬轉移登記手續,但房管局均以原房產證須注銷為由,要我提供原房屋所有權證書。我告之原房產證在陸某處,自己無法拿到,房管局便說無法辦理。請問:公民可以憑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辦理房屋權屬轉移登記嗎?
廣西陳紅
陳紅女士:
建設部1997年10月27日發布的《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三條規定:房屋權屬登記,是指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政府對房屋所有權以及由上述權利產生的抵押權、典權等房屋他項權利進行登記,并依法確認房屋產權歸屬關系的行為。可見,為公民辦理房屋權屬登記,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是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辦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實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申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到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登記機關)申請房屋權屬登記,領取房屋權屬證書。”根據該《辦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登記機關應當對權利人(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凡權屬清楚、產權來源資料齊全的,權屬轉移登記應當在受理登記后的30日內核準登記,并頒發房屋權屬證書。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將房屋的權屬通過司法程予以確認后,與房屋產權相關的當事人應當及時到房屋產權登記機關履行房屋產權轉移登記手續,使房屋產權的司法判決與房屋產權的行政登記確認達到合一,這是房屋產權機關和當事人特定的義務,也是房屋產權登記管理所需。從來信反映的情況看,既然法院的生效判決已明確那套房子歸你所有,你憑判決書去辦理房屋權屬轉移登記,屬于“權屬清楚、產權來源資料齊全”之情形,登記機關應當按規定為你辦理,其堅持要你提交原房產證以便作注銷處理才予辦理,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能否要求男方償還離婚調解書中約定由女方償還的債務
2003年,朋友方慧為開服裝店向我借了3萬元錢,借期1年,并有借條為據。服裝店實際上是方慧與丈夫黃某一同經營,誰知黃某卻把本金揮霍一空。2004年年底方慧與黃某經法院調解離了婚,調解書對債務做了劃分,約定這3萬元借款由方慧負責歸還,我當時并不知道他們的約定。今年初,方慧突然得了急病,治療花費了10多萬元,喪失了還款能力。我只好向方慧前夫黃某要求歸還這筆借款,但他認為這錢是方慧所借,他們又在離婚時作了約定,因此拒絕還錢。那么,我有權要求黃某歸還借款嗎?
江西林昊
林昊讀者:
首先可以明確,你完全有權要求方慧前夫承擔清償責任。《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7條第2款規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該筆借款雖然是以方慧的名義所借,但未與方慧約定為個人債務,事實上也是用于家庭經營,債權人有理由認為借款系方慧夫妻二人的共同意思表示,故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要對其共同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種責任不因雙方婚姻關系的解除而消失。
因此,本案中離婚調解書雖已對方慧及其前夫的共同債務做了劃分,但這種約定只對方慧及其前夫之間發生效力,并不能對抗像你這樣的善意第三人的權利。
父母資助的購房款離婚時歸誰所有?
我1996年與李某結婚。2002年,我倆因購置一套價值20萬元的商品房缺少資金,接受了我父母的資助款12萬元。現因李某有了外遇,我決定與他離婚。但我倆就房屋的分割產生了分歧:李某認為應將房屋折價后,由我倆平均分割;我則認為我父母資助的12萬元購房款應由我所有,房屋的價款必須扣除12萬元后,再由我倆平均分割。請問:我倆的觀點究竟誰的正確?
云南 孫淑梅
孫淑梅女士:
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從來信反映的情況看,你父母為你倆購置房屋出資是在你倆結婚后,且當時沒有明確表示這12萬元購房款是贈與你的,因此,這12萬元應視為對你和李某的共同贈與。根據《婚姻法》第17、18條的規定,夫妻關系存繼期間因贈與所得的財產,只要贈與合同中沒有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所有,便應歸夫妻共同所有,而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可見,你認為應將你父母資助的12萬元購房款從房屋的價款中扣除出來,再由你倆對房屋的價款進行分割的觀點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當然,如果你能收集到李某有外遇的證據,證明他對婚姻的破裂有過錯,那么,你作為無過錯一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根據《婚姻法》的規定,是可以享受優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