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曦
去年12月,美國航天總署報道說有“某個東西”清理了機遇號火星探測車的太陽能面板。全球數以百計的新聞媒體都轉載了這則報道,火星上“綠色小人”的形象又被開玩笑地再度炒熱。這起“火星洗車事件”背后的真相一定沒那么古怪,但是美國航天總署雙胞胎火星探測車的故事絕對令人驚嘆。
理由之一:這兩個高科技機器人都已經遠遠超出原本預估的三個月壽命。早在一年多以前的2004年1月24日,機遇號就在火星著陸。它安全地塞在一個氣囊做成的大球里,彈跳26次之后滾到一個小隕石坑中間,有位科學家稱之為“星際一桿進洞”。另一部探測車“勇氣號”在火星上待得更久,比機會號還要早三周就降落在火星的另一邊。在登陸火星一周年當天,航天總署署長尚恩歐基夫說:“我從沒想到我有機會在一年之后還能站在這里說我們……還在火星上。”這兩部不可思議的六輪機器在本文交稿時都還一切正常。它們忙著研磨巖石樣本,用車上的工具進行分析。
探測車的能源來自太陽能面板與充電式電池,一開始每天大約可提供900瓦特小時的電力。太陽能面板上預期會聚集的火星塵土已經降低了勇氣號的可用能源到400瓦特小時左右。機遇號在執行任務的頭幾個月也經歷了類似的能源降低,但在后來的幾天早晨,探測車從夜間“睡眠”醒來后,能源量卻出現神秘的增長。最近的能源量已經又回升到900瓦特小時左右,而檢視太陽能面板(使用機會號本身裝設的攝影機)證實有某個來知的程序真的清干凈了塵土。探測車隊長吉姆·艾瑞森表示:“這些令人興奮且無法解釋的清理事件讓機會號處于絕佳狀態。”
面板是如何清理干凈的?普遍的理論包括是火星寒夜累積的霜雪融化造成,以及像小旋風的風暴“沙塵暴”造成。這兩種解釋都不大能夠符合科學家認定的火星大氣層情況。參與計劃的科學家大都猜測塵土是-在探測車攀爬隕石坑壁時,震落的。但是這無法解釋為什么清理工作會發生在探測車休眠時。
目前為止似乎沒有人愿意承認,火星技工的秘密維修是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