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梅
20歲的董婉秋是一名護士,在別人的眼里,她是個內向、溫柔的女孩子,但很難想像一向少言、溫順的她會對自己下手那么狠。白皙的肌膚常被她擰得青一塊紫一塊的,頭也常常被她自己撞得大包小包的。很多人都不明白她為什么這樣折磨自己。
原來,董婉秋有一個妹妹,妹妹比她漂亮,人也比她聰明,能說會道,不管走到哪兒,妹妹都受到人們的喜愛,就連她們的父母也把較多的愛給了妹妹而忽視了董婉秋。最主要的是聰明的妹妹無論是人緣還是學業都比董婉秋好,從小到大,妹妹就如公主一樣處處被人嬌寵,沉默少言的董婉秋卻像丑小鴨一樣被人冷落。
在董婉秋高考落榜、妹妹金榜題名的時候,妹妹更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最初,董婉秋只是羨慕妹妹所擁有的一切,后來漸漸地由羨慕轉向了嫉妒,她開始感到痛苦,一種被嫉妒纏繞的痛苦。她常常盯著妹妹漂亮的面容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生了她,還要生妹妹?如果沒有妹妹,她該多幸福,妹妹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應該屬于自己。一想到父母和別人對自己的忽視,董婉秋腦中就閃過—個念頭:“妹妹死了吧,沒有妹妹,我就不會這么受冷落!”想過之后,她竟沒有一絲不安和愧疚。于是,這種想法經常冒出來,在妹妹得到獎學金時,在妹妹當選為學生干部時,在妹妹在著名的外企工作時……只要董婉秋被嫉妒心折磨得喘不過氣時,她就發狠地在心里詛咒妹妹:“讓她死了吧!”
終于有一天,董婉秋的咒語實現了,妹妹出車禍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在妹妹走后,父母忽然意識到只有她這么一個女兒,因此開始給予她許多的關愛。真像她先前詛咒的那樣,沒有了妹妹,父母將他們全部的愛轉而傾注到她的身上。可對于董婉秋來說,這種愛無疑是一種心靈的酷刑!父母越是對她好,她越是恨自己用詛咒害死了妹妹。當她恨自己恨到極點時,便拿自己的身體來發泄這種憤恨,只有這樣,她才覺得稍稍安心點,仿佛自己替妹妹懲罰得越狠,她的內心就越感到解恨。
心理專家分析:
董婉秋的行為屬于自虐行為,而她自虐的心理根源主要是妹妹的優越給她的心理帶來的壓力。在一種極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下成長起來的她,形成了內向、壓抑、憂郁的性格。而在心理極度不平衡的時候,她選擇了在詛咒妹妹的快意中尋求發泄,結果這一詛咒給她帶來更大的心理災難。由于對妹妹突然死去這件事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巨大的自責心理作用下,她認為是自己的咒語咒死了妹妹。帶著沉重的負罪感,她選擇了自虐的方式來懲罰自己。從嚴格意義上講,她不是咒妹妹死,而是在發泄她的消極情緒,也就是說,她在說“你死了吧”這樣的話時,就相當于說“煩死了,真倒霉”一樣,只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發泄,完全不能由此認為她是一個狠毒的人,希望自己的妹妹死掉。其實,董婉秋妹妹的死完全是個意外,即使董婉秋從未詛咒過妹妹,事故也會突然發生的,所以她不應該認為是自己的一句咒語害死了妹妹,若董婉秋不改變這一想法,也許這一生她都無法解脫自己給自己銬上的精神枷鎖。
柔情主張:
第一,不要總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想這件事,要學會向別人傾訴內心壓抑的情感,在傾訴中排除、化解積聚在心中的自責情緒。可以及時與父母溝通,坦誠地將自己內心所想告訴父母,他們不僅不會認為是你害死了妹妹,而且會為以前對你的冷落而給你的心理帶來無盡的傷痛而后悔。從而他們會給你最貼心的安慰,這對于你戰勝自虐、走出心理陰影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平時你要學會回避、轉移不合理的情緒侵擾。當自責情緒出現,自知難以駕馭時,應盡可能避免由懊悔引起的各種消極情緒,尤其是過激的行為。你應設法轉移注意力,把精力集中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或者干脆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