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莉燕
當凱倫通過網絡乞討收到捐款時,她著實嚇了一跳,真的會有人這么好心愿意幫助她這個陌生人?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更是出乎她的意料。
紐約夢魘
芝加哥女孩凱倫·波絲娜三年前離開父母,只身前往紐約去追逐自己的人生夢想。只是,她沒想到,紐約送給她的,其實是一場夢魘。
夢魘從一雙160美元的鞋子開始。凱倫被那雙漂亮的涼鞋深深吸引,在紐約,怎么可能沒有美麗的行頭呢?先刷卡再說,凱倫在心中盤算著。接著是買沙發1800美元、交健身中心會員費900美元、購電腦1824美元……到紐約才短短一個月,凱倫便申請了8張信用卡,刷了兩萬美元。更糟糕的是,原來的電視節目預算被刪減,身為制作人的凱倫失業了,她追逐夢想的結果,是收獲了一大筆急待清償的欠債。
怎么辦?8張信用卡中已經有6張逾期未繳納最低額度,銀行也不會再貸款了,凱倫越想越難過。
經歷了無數個失眠之夜后,一天,凱倫躺在床上一邊擔心著自己的未來,一邊做著白日夢:“對于比爾·蓋茨及世界上的其他富豪來說,兩萬美元就像一滴水,但是對我來說,卻多得像大海一般。如果其中兩個富豪各給我1萬美元,我就可以解脫了,或者其中的5個人各給我4000美元,我的債務也能全部清償。”想到這,凱倫突然靈光一閃:“如果有兩萬個人各給我1美元,我的債務也可以全部消失啊!”
于是,凱倫創建了“搶救凱倫”網站。在首頁的最上方是一行字:“搶救凱倫——幫助她付清她的信用卡貸款”,然后是凱倫的自我介紹:“哈啰,我的名字叫做凱倫。我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人,我正尋求你的幫助!我有一筆龐大的信用卡債務,我需要兩萬美元來清償這筆債務。”
網站成立4天之后,凱倫竟然真的收到了5美元,是一位署名“芝加哥的妮琪”的陌生人寄來的,這讓她高興不已。再過了一周,凱倫再度收到5美元及341封電子郵件。在這些郵件中,一半人的口氣尖酸刻薄,有人希望她得癌癥,有人問她愿不愿意拍裸照或是通過性交易賺錢,有人將“搶救凱倫”網站列為當月最白癡的網站,有人揚言要打電話叫警察來抓她。甚至猶他州政府也來信控訴她,因為她沒有登記慈善團體便發起捐款行為。
惟一讓凱倫覺得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給她寄錢,網站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到了第三個星期,竟然有記者來訪問她,并稱她是“網絡乞討女王”。
凱倫將捐款者姓名及金額如實寫在網站上,并給所有募捐者寫了感謝信。兩個月后,訪問“搶救凱倫”網站的總人數達201.72萬人次,凱倫收到電子郵件3.7萬封,其中給錢的有2718人,總金額為13323.08美元。網絡乞討讓凱倫還清了一大半欠款,其他的欠款則由eBay網站拍賣凱倫之前買的名牌服飾所得和她再度找到工作的薪水支付。
用創意搶救自己
“搶救凱倫”網站的成功,掀起了一股網絡乞討旋風,上百個網站紛紛效法凱倫的做法,不過,成功的寥寥無幾。這是因為“搶救凱倫”與它們不同,凱倫給了人們一種投資標的,同時提供了一種娛樂,“我讓別人開心,所以別人會給我錢”。
雅虎奇摩的總經理在聽到凱倫的故事之后,認為:“本來應該是在公路上發生、而且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到的事情,通過網絡的力量,便可以跨越區域,到達不認識的任何人,在瞬間解決問題。凱倫的故事,并不是網絡的特殊案例。”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種不勞而獲的行為。但是對凱倫而言,自己的行為并不是坐享其成。“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償還債務,就不會得到教訓。但事實上,我的乞討讓我學到的東西,絕對比我通過工作領薪水來還債學到的要多很多。”還清債務后,凱倫就在網站上注明自己不再需要捐款,而且也搬離了紐約,回家工作,并拒絕再當購物狂,徹底改變自己的消費觀念。
最后,她奉勸所有負債者,不要逃避現實,應該跳出條條框框,像她這樣,找一些創意來拯救自己。
(摘自《海外星云》 本刊有刪節 圖:宋德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