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漁
大約六百年以前,那還是個保鮮技術還沒有被掌握的時代,在一個最不該有新鮮水果的季 節(jié),有個叫劉伯溫的同志從集市上買了一些桔子。他拖著三尺長的涎水用顫抖的雙手剝開桔 子的表皮后卻發(fā)現(xiàn),金燦燦的外皮竟然裹著一把爛棉絮般的內(nèi)瓤!要不就說文化人不好惹呢 ,劉伯溫一氣之下,就寫了一篇文章來告誡世人,自此“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用來指表 里不如一的人,一直流傳至今。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思跟“繡花枕頭”、“驢糞蛋”的意思是一樣的,可三者相 較,前者確乎文明得多了。不過,劉伯溫對后世的貢獻不僅僅是造了一個比較文明的詞,最 主要的是他揭露了一個隱藏極深的秘密,讓六百年后的人都知道了當年那些看上去富麗堂皇 的物什腹內(nèi)到底塞的是什么貨色。
可是這個秘密,真的就是個秘密嗎?恐怕不見得。至少至少,也有兩種人知道。賣桔子的 老頭和他的同伙或者親屬什么的,肯定知道。即使他舍不得親自剝開嘗上一個,難道就沒有 人反饋意見上來嗎?還有,凡買過他桔子的消費者肯定知道,因為買了就是吃的,買了不能 吃的東西,還不夠刻骨銘心嗎?可是這兩類人雙蜃緊閉,牙關咬緊,打死也不說,以至于劉 伯溫把“敗絮其中”的桔子自以為寶地買回家。
賣桔子的不說,原因單一,為了錢;買桔子的呢,就復雜多了。有的也許是悲天憫人的主 ,不跟一個做小本生間的老頭子計較;有的也許是死要面子的主,說出去怕人笑話他不識貨 ;有的也許是膽小如鼠的主,懼怕那個賣桔子的是個老痞子,會揮舞一把大刀,扯著喉嚨嚷 :“貨物出手,概不退換!”
即使誰也不說,我們也都知道,在劉伯溫揭露這個秘密以前,有許多人已經(jīng)知道這個秘密 了,可只有他講了出來。但是,這也不能表明他就真的是個敢于打假的英雄。劉伯溫是個高 級領導,我不想再從他寫作文章的年代來推斷他買桔子那年是不是已經(jīng)身居要職。如果他已 經(jīng)大權在握了,那他當然什么都不怕,既然有人敢于愚弄領導,就要使出又軟又狠的招術, 讓他個老騙子遺臭萬年!假設他買桔子時還是個小人物,那倒確實是需要一些正氣的。
只是這里還有個問題,比如說,他劉伯溫沒有親自買桔子,而是在別人剝開的時候,無意 看到了其中的“敗絮”,他是不是會嘲弄地一笑,悠然地走開呢?
也說不定。
在歷史上,劉伯溫是個正面人物,我也不好在這樣細小的方面對他的為人提出質(zhì)疑。再說 了,我也知道,劉老的本意是用這個故事來說明世上有那樣多的表里不如一的人,不一定他 主真買過什么桔子。
實際上,即使是劉伯溫在六百年前就警告世人注意這種桔子了,可這桔子還是沒有被滅絕 ,它就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一起,流傳到今天,所以現(xiàn)在社會上才有那樣多 的表里不如一的人。
一個滿腹“敗絮”的人是可恨的,他往往在要害部門濫竽充數(shù),他滿口漂亮話就是不辦事 ,他明一套暗一套地利己別人,這種人你身邊多的是,說不定你現(xiàn)在心里就想著幾個。
可是,你想想,一只桔子流傳了幾百年,它的內(nèi)在還會僅僅是“敗絮”嗎?早變質(zhì)了。就 像賴昌星,他耀武揚威,勢壓一方,背地里他做的是什么勾當?就像李真,上午還在作反腐 倡廉的報告,下午就能貪污受賄,他才是真正稱得上“做了婊子還要立牌坊”的人!
這一類外表金燦燦的桔子,在被剝開之前肯定也有人知道他們肚里是一泡腐臭黑水的秘密 ,可由于種種原因就是沒人去說。等到引起人們注意的時候,什么都晚了:已經(jīng)有太多人的 視覺、嗅覺和觸覺深受其害,并且這種影響還會相當長遠。
不過,我們也不必過于悲觀失望,因為那些桔子,早晚會被我們發(fā)現(xiàn)后揀出來,再使勁甩 出去,把它摔個七零八落的,沒有好下場。
那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