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河

“我這些天皮膚瘙癢的晚上都沒辦法睡,好擔心胎兒會受到影響。”“你看我身上怎么會長一顆顆的疹子,我可以去皮膚科拿藥吃嗎?”“人家說懷男胎會變丑,懷女胎會變漂亮,是真的嗎?”準媽媽們常訴說一些懷孕后皮膚的不適及民間的說法,現在各式各樣的護膚中心,也很難提供給準媽媽們一套正確的護膚方法,而止癢藥物更讓為了優生優育不愿用藥的準媽媽們退避三舍。
那么孕期最常遇到的皮膚疾病是哪幾種呢?
一號病:妊娠癢
媽媽們抱怨全身瘙癢,可是又看不到有疹子,通常發生在懷孕早期(8周后)或遲至妊娠末期才開始。一般認為這種皮膚瘙癢跟懷孕時高濃度的性激素有關,在某些媽媽的身上,由于性激素引起肝臟的膽汁淤積,有極少數的人會有黃疸現象。
這是懷孕期間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發病率約1%,治療方面,口服藥的效果較佳,可以使用不影響胎兒的藥物,如:抗組織胺類、類固醇等。
二號病:妊娠風疹
這是第二種常見的孕婦皮膚病,出現在懷孕中期之后,全身出現癢性風疹,較常見于初產婦,下一胎再發的機會也不高。除了口服藥物,也可以使用類固醇膏局部涂抹以達到緩解的效果,產后便可消失。
三號病:妊娠皰疹
妊娠皰疹聽起來很嚇人,事實上它跟皰疹病毒一點關系也沒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疾病可能在產后惡化,而它若在下一胎復發,會更加嚴重。在病理機制上,它屬于自身免疫的問題。因此類固醇藥物的使用,可以得到不錯的療效。另外有報告提出與胎兒過小及早產有關,故雖然此為一罕見疾病,仍需分外留意。
四號病:皮膚異常粗糙
由于孕期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有些準媽媽皮膚變得非常敏感、粗糙,面部還會由于黑色素沉著出現明顯的妊娠斑。同時,由于孕期腹部和乳房的膨大體重的迅速增加,腹部及皮下彈力纖維斷裂,以致在這些部位出現了暗紅色的妊娠紋。
為了預防以上孕期皮膚疾病,在此給準媽媽們提出幾點建議:
(一)保持充足的睡眠
妊娠期間,孕婦的睡眠時間需要比平常多,尤其需要常抽空躺下,以避免血液回流不暢。因此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最好也對皮膚進行適當的按摩。
(二)注意身體的清潔和沐浴
懷孕期的分泌物會增加,故特別要注意維持清潔,沐浴的次數不要太頻繁,一般而言一日一次即可,如果皮膚特別干燥,則盡量使用中性肥皂,不宜使用太熱的水,尤其禁止以熱水泡澡。
(三)注意正確使用化妝品
懷孕后化妝品應使用專門為孕婦設計的護膚品,避免陽光對皮膚的直射,用含維生素A、D的護膚霜揉抹面部皮膚,每天堅持,防止面部皮膚粗糙破裂;不宜濃妝艷抹,不宜頻繁更換化妝品的品牌,更不應選擇那些劣質的化妝品。
(四)注意鍛煉身體
為減少腹部妊娠紋出現的可能,懷孕前應注意適當的鍛煉,如散步,可增加腹部肌肉和皮膚的彈性,懷孕后,注意適當控制體重增長的速度。
(五)注意預防便秘
子宮的壓迫及激素的影響,使便秘的問題更嚴重,因此,飲食應攝取更多的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以保持順暢排便。
(六)注意合理孕期營養搭配
充分的飲食,尤其是足夠的蛋白質,可以維持皮膚組織的彈性,減少妊娠紋的產生。均衡的攝取各種營養,多吃些含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B、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蔬菜和豬肝、雞肝、牛奶及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