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龍
1215年6月15日清晨,一陣得得的馬蹄聲劃破倫敦郊外的寂靜。25個身帶佩劍的英國貴族和國王約翰相約來到泰晤士河畔的蘭尼米德草地。貴族們俯身向約翰王呈遞了一卷羊皮紙,這就是由史蒂芬·蘭頓等人起草的一份旨在重申王國貴族的封臣權利和防止國王侵奪這些權利的一份文件。
貴族和國王雙方對峙著。短暫的沉默,現場安靜得似乎聽得見露珠在草葉尖滾動的聲響。迫于內政外交的壓力,約翰王不得不點頭同意了貴族們的請求。他順手將這卷羊皮紙交給了隨他而來的大法官,頭也不抬地離開了這片綠草地,登上馬車,怏怏返回溫莎堡。
四天后,以這卷羊皮紙為藍本,經大法官們修飾敲定的英國“憲法第一個成文文件”——《自由大憲章》誕生了。
為什么會有這么莊嚴肅穆的一幕呢?
原來,在中世紀英國政治舞臺上,最活躍的是兩大勢力——國王和貴族。雙方在土地等級分封制的基礎上,構成了一種頗具特色的對立統一關系。國王作為最大封君,不僅政治和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任何貴族封臣,而且要求貴族效忠,提供軍事義務,繳納捐稅貢賦;同時國王還有責任保護貴族的切身利益,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發揮貴族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如邀請他們出席大會議共議國是等,否則貴族利益受損,積怨過重,則會聯合起來與國王劉抗,置王權于被動。多數情況下,基于共同的利益,英國王權和貴族都是互相依賴配合的。但當雙方利益發生沖突時,貴族們也會產生反心。
1215年,英王約翰為收復法蘭西失地和擴軍備戰,一方面大規模掠奪教會的財產,另一方面,他隨意尋找借口征收“兵役免除稅”,從過去的1個騎士1馬克,增加到3馬克。為了搜刮金錢,約翰王對市民同樣不擇手段,他規定對出入英格蘭任一港口的商品都征收1八5的關稅,并使英國人動產稅增加了一倍。同時,在封臣后裔繼承領地時他不僅過分榨取繼承稅,又高價出售封臣后代的財產監護權。
當時英國的封建制度是一種君主和貴族作為封君和封臣相互依存的雙方契約關系,其相互的權利和義務雖然不見于成文法律,只存在于習俗之中,但為雙方熟知,具有法律效力。其中一方要求習俗之外的權利,或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就會被視為違法行為。這時,雙方就有權解除契約關系,甚至訴諸武力。因此,上述約翰王無視法律的行為終于導致了貴族們的反叛?!蹲杂纱髴椪隆返暮炇鹁褪欠磁训馁F族為爭取權利的一次和平“逼宮”。
《自由大憲章》洋洋數千言,共63條,很大程度限制了國王的財權和人權。其中第2、14、38、39、40、61條尤顯重要?!蹲杂纱髴椪隆返闹饕獌热萦校?/p>
第一,宣布了國王不可擅自征稅的原則,強調:除傳統捐稅貢賦外,任何賦稅的征收都必須得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同意”。所謂“一致同意,是指當時以大貴族為核心的大會議同意”?!蹲杂纱髴椪隆分嘘P于不許對商人任意征稅的規定,已突破了以往貴族反抗王權的狹隘性,有助于他們與城市市民的聯合。其他關于遺產稅、未成年繼承人的財產監護權、領主遺孀的嫁妝等,都作了規定。
第二,關于國民的權利。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1、被協商權。文件在有關立法、征稅的多項條文中,都有“應與全國人民普遍協商”或征得“全國一致同意”的字樣。其中第14條專門規定:為得到全國普遍認可,國王應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召集教俗兩界大貴族和有關人員協商。召集令需載明召集理由,于40天前及時發出。
2、享有人身自由的權利?!蹲杂纱髴椪隆仿暶鳎喝舨唤洝昂戏ú脹Q和本國法律的審判,不得將任何人逮捕監禁,不得剝奪其財產,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護,不得處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討伐”。
3、監督國王和反抗政府暴政的權利。第61條規定,為保證《自由大憲章》實行,應成立一個有25名男爵組成的常設委員會監督國王和大臣的行為。若委員會發現政府有違章行為,應當要求國王在40天內盡快改正,否則委員會可號召全國人民使用一切手段,包括發動戰爭,奪取國王城堡財產,逼迫國王改過。此條首次提出建立專門委員會以行使對王國政府的監督權,表明英國貴族希望借助一種常設機構,采用和平的而非公開反叛的方式獲取政治上的成功;而暴力方式僅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就內容和性質而言,因《自由大憲章》多數條款是重申國王的權限范圍和貴族的封臣權利,并且是在封建時代的鼎盛時期頒布的,所以它不過是一個典型的封建法和習慣法文獻。盡管如此,《自由大憲章》的意義深遠:第一,它通過制定和頒布成文法的方式,比較含蓄地申明和體現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憲法精神,雖然把—般生封建原則明確具體地寫進條款之中,但以后隨著歲月流逝,人們漸漸忽略了許多原文,可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卻被人久久銘記。第二,它所規定的一些封建原則往往被后人賦予新的內容,并根據政治需要另作解釋。例如,文本中提到的“自由民”,原意是指以貴族為主體的統治階級,以后擴延至廣大民眾,甚至將社會下層包括在內;而貴族合法反對王權的權利則演變為人民大眾反抗暴政的權利。第三,通過向國王宣告國民有被協商權的原則,明確規定國王必須召開有若干貴族組成的議會,從而為數十年后議會的產生鋪墊了一塊沉穩基石,為數百年后新興資產階級參與議會斗爭提供了法律依據。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后世學者稱《自由大憲章》為“第一個偉大的議會文獻”。
就這樣,通過立法限制王權,《自由大憲章》決定了以后英國政治發展的走向。經過1688年的“光榮革命”,最后奠定了英國立憲君主制的基礎。君主的絕對權力在法律上受到絕對限制。國王漸漸退出了實際的政治舞臺,王位成了一個象征性的職位,用恩格斯的話說,此后國王成了一個“統而不治”、“理朝不理政”的虛君。隨后,在政治實踐的催生下,選舉制度、政黨制度、責任內閣制度、文官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技術應運而生,現代政治文明由此發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