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明
一個失去了家園2000多年的古老民族———猶太族,在深重的災難過后終于獲得了一個立足之地,恢復了故國,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在恢復、拓展這個新的猶太國家疆域、侵占巴勒斯坦領土的戰斗中,本·古里安將軍詭計百出、詐術頗深。
受危命初戰遭強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1年到1944年僅僅四年的時間,希特勒這個沒有人性的惡魔就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整個猶太民族在歐洲陷入了滅頂之災。為了逃避法西斯的屠刀,大批猶太人向巴勒斯坦涌去;希特勒做夢也不會想到正是他的屠刀導致了猶太復國主義的興起。
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案,準備分別成立“巴勒斯坦國”和“阿拉伯國”,當時的巴勒斯坦還在英軍的占領之下。盡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以沖突就時有發生,但由于英軍的占領對阿拉伯人起著重要的遏制作用,以色列人還是比較安全的。1948年5月14日,就在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國家成立的當天,英國從巴勒斯坦撤出了軍隊,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整個中東立即陷入了戰火之中。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的五個成員國———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約旦和敘利亞立即向以色列宣戰。當天,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就進入了以色列———這個人為制造出來的小國領土。第一次中東戰爭拉開了戰幕。
身兼陸軍總司令的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深知自己受命于危難之際,這個小小的猶太國的命運“只能在戰場上決定”。因此,早在上任之前他就把猶太人的三個準軍事組織改編成了約有數萬之眾的“猶太國民軍”;并準備向阿拉伯國家開戰。但是,他卻沒有料到上臺的第一天就遭到了阿拉伯國家的強大攻勢。
緩兵計停火脫困境
戰爭一開始,阿拉伯聯盟五個國家的七支部隊同時出擊,以色列軍隊立即陷入了重圍之中。當時戰場上的形勢是:埃及出動了兩支部隊,一支沿海岸線一直推進到特拉維夫不遠的伊斯杜德,另一支則直插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恒進逼耶路撒冷。與此同時,黎巴嫩部隊和敘利亞部隊分別從南、北兩面越境進入了巴勒斯坦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緊接著,巴勒斯坦志愿軍占領了利達機場。約旦和伊拉克的部隊則從中路迅速推進,勢不可擋,尤其是英國軍官指揮下的阿拉伯軍團,不僅很快占領了屬于阿拉伯國家的部分地區,并且擊敗了向耶路撒冷進攻的以色列部隊,迫使駐守耶路撒冷舊城的以色列軍隊于5月28日向阿拉伯投降。
此時,以色列四面楚歌、危在旦夕;總理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本·古里安將軍一方面調動部隊拼命抵抗,另一方面發急電命令以色列駐聯合國的外交代表催促聯合國盡快作出停火決議。本·古里安深知,巴勒斯坦是英、法的勢力范圍,而美國和蘇聯正想插手中東,不會坐視以色列滅亡。果不出所料,美國為了遏制阿拉伯國家的進攻,一方面向以色列輸送物資,另一方面在聯合國積極策劃停火。在美國的壓力下,英國人提出了一個停火4周的建議。5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英國的提案,決定從6月11日-7月8日停火4周。
本·古里安充分利用了這次停火的有利時機。在停火期間,他首先通過各種努力從美國人和法國人手中購得了大批的武器,用大炮、轟炸機、坦克重新裝備了以軍;進而又用重金向撤出阿拉伯軍團的英軍行賄,向英軍購買了大批的軍用物資。在停火期間,本·古里安還抓緊時間通過動員補充了大批的兵員。到7月8日停火期滿時,以軍不僅在人員和數量上都超過了阿拉伯國家,而且取得了空中優勢。
定戰策四路出奇兵
本·古里安在停火期間同最高司令部的人員一起精心為以軍制定了四個作戰計劃,為以軍下一步轉守為攻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第一,加強特拉維夫防御力量,奪回通往耶路撒冷的交通要道。
第二,進攻耶路撒冷,并重新攻戰耶路撒冷舊城。
第三,集結兵力,從北部的胡拉湖一帶擊敗敘利亞軍隊。
第四,進攻加利利,粉碎阿拉伯解放軍在黎巴嫩軍指揮之下的攻勢。
7月9日深夜,以色列第一個進攻計劃開始實施:伊加爾·阿隆上校指揮配備了大批裝甲車、坦克和火炮的三個旅的強大兵力在飛機的掩護下向特拉維夫以東的阿軍陣地展開了猛攻。進攻十分順利,很快就占領了重要的交通樞紐拉特倫,并繼續擴大戰果。
7月9日-7月10日,以色列開始實施第二個計劃:出動部隊占領了耶路撒冷舊城南面的艾因卡里姆谷地的赫茲勒山,7月13日-7月15日,又出動部隊占領了西南部的戰略要地馬納哈,并一直推進到耶路撒冷舊城的城墻下面。
在以色列的反擊中,第四個作戰計劃———加利利的戰斗最為成功。7月15日-7月16日,以軍利用夜幕的掩護進行了快速突襲,順利地占領了拿撒拉。只是第三個計劃在實施中,以軍遭到敘利亞軍隊的頑強抵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從7月8日-7月17日不到10天的時間內,以色列軍隊占領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以色列瘋狂進攻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于7月15日通過了第二次停火決議。以軍本不想接受停火,但是,本·古里安一方面怕受到國際上輿論譴責,另
一方面正好利用停火向以色列移民。
重開戰拓疆立大功
本·古里安利用第一次停火加強了空軍,這次又利用第二次停火大大加強了海軍。到10月份,以色列海軍已經擁有16艘艦船,總噸位達到了7000噸以上。這樣,以色列國防軍已經成為擁有海、陸、空三軍的強大軍事力量了。由于猶太人大規模向以色列移民,有許多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飛行員、炮手、海員補充到了以色列軍中,使以軍的戰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0月中旬,在本·古里安的策劃之下,再次得到了加強的以色列軍隊兵分兩路重新向阿拉伯國家發動了進攻。
10月15日下午,以色列軍隊出動了四個旅的兵力由伊加爾·阿隆上校指揮,在空軍的配合之下向埃軍陣地發起進攻,在埃及軍隊的有力抵抗之下,以軍進攻受阻,10月19日夜間,以軍再次發起攻擊,先出動空軍的100架飛機對埃軍的機場和作戰基地進行了反復轟炸,向20個目標投下了150多噸炸彈,然后出動強大的地面部隊向埃及軍隊防守陣地發起了猛攻。從19日到21日共用了四天時間,以色列軍隊占領了邊境重鎮奧賈,打通了從特拉維夫———內格夫沙漠移民區的通道。
10月28日,由卡梅爾上校指揮的以色列軍隊也在加利利地區向埃及軍隊發起了進攻。戰斗打響之后,以色列首先出動空軍對埃軍防守陣地的主要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的狂轟亂炸,然后出動地面部隊從正面發起了攻擊。從28日-31日,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占領了北起塔尼河南至馬利基亞的大部分地區。
10月31日,以色列軍隊進入西奈半島,并向西奈首府阿里什發動了進攻。這一來,終于激怒了在阿拉伯世界享有重大利益的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在阿拉伯國家的地位,英國政府宣布:以色列必須停止進攻,否則,英軍將根據1936年的《英埃條約》出兵保衛埃及。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在美、英等國的強烈要求之下,以軍停止了進攻。
1949年2月-7月,以色列先后同阿拉伯各國簽定了停火協定。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了。這次戰爭,由于本·古里安的狡詐和詭計,以色列不僅保住了它的生存空間,而且侵略、占領了大片的巴勒斯坦領土,為以色列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高明略摘自《競爭與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