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羅曼
“逼真”制品
取代天然調味品
下次喝飲料的時候,想一想湯瑪斯·海夫蒂這個人。他是老牌科學家,任職于世界最大的甘味制造商奇華頓公司,下一種流行口味說不定就是由他設計的。這位大胡子甘味專家說起話來輕聲細語,憑著合成將近2萬種口味(單草莓就有300種)的經驗,湊鼻一聞,就知道少了微量的甲基安息香酸鹽,或是多了一滴甲基丙酸丁酯。
你可能沒聽說過奇華頓公司,不過多少應該吃過它加在蛋糕粉、湯、口香糖里的產品(世界上需要調味的食品其實都可能用得到)。奇華頓的實驗室設在瑞士蘇黎世郊區,所研發出來的甘味占全球人工食品的1/5。
奇華頓的成功之道,就是海夫蒂所說對天然味道的“創意評賞”:真香蕉里含有220種味道成分,海夫蒂只用9種調味料就能制造出人工的替代品。不過,奇華頓這些專家不喜歡“人工”這名稱,奇華頓歐洲研究室副經理海尼·曼茲比較喜歡叫“逼真”。
曼茲博士說“逼真”制品的分子組成,和天然產品完全一樣,只不過“逼真”制品是在實驗室里以化學程序造出來的。例如直接從香莢蘭豆萃取1公斤香草醛,約需8500美元,可是在實驗室以制紙或石油化工副產品合成造出,成本卻不到11美元,而兩者的化學成分是完全相同的。
曼茲說,神經科學的進展將帶來新發明,“只要了解甜味怎么感覺出來,我們就有辦法想出不帶熱量值的分子程序,去刺激相同的神經”。
未來的三明治可以存放7年
食品工業每年營業額數以億元計,自能禮聘大批食品科學家開發新口味、合成新產品。目前大部分研究經費投放于可讓食品更新鮮、更耐久的技術。要是食品運送全球過程中可以減少損耗,放了幾星期的水果在結賬時看起來依然“新鮮可口”,食品制造商的利潤前景就很可觀。
既然美國太空總署的技術可以把面包保存數月,為什么一般家庭的面包才切開幾天就要丟掉?既然用伽瑪射線就可以殺死病原體,為什么還用消毒的老方法?
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研究新的保存食品的方法,例如高氣壓處理(用每平方厘米1.055萬公斤的壓力來榨取桔子汁)和高壓脈沖電場技術(用高壓電把新鮮食品電爆),都可以防止細菌繁殖,而不損及口感和味道。所以未來的現成食物,可能都經過壓榨或電擊。
未來的三明治在技術上可以存放7年之久,不過超級市場是否真的想要7年的“上架期”卻是另外一回事。英國土壤協會政策顧問理查·楊說:“想吃新鮮食物是人類天性。”而現代食品工業所面臨的危機是,“人類正面對進化以來空前的變化,而我們沒做好準備,去面對將出現的問題。”
納米機器人把空氣合成牛排
跨國企業科拉夫特食品公司專家認為,過不了多久,食品包裝上會自動顯示內含食品是否過期。科拉夫特“納米技術集團”與15所大學合作,專門研究把納米技術應用在食品上。集團人員曼尼爾·桑切斯說:“我們稱為智能包裝。包裝內設小型感測器和啟動器,一測出異常就會自動改正或警告顧客。”
納米技術操控分子層次的物質,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物品和精微機器(納米是十億分之一米)。納米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尤其令食品工業界振奮。杜邦食品工業總裁馬溫·魯道夫預測:“取得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不必宰殺牛,用納米機器人便可把空氣里水和二氧化碳的氧原子組成牛排或面粉。”換言之,將來用不著再養殖效能低而成本高的食物來源,如肉牛和谷類。魯道夫還有更長遠的預見:“食物里的納米機器人可以在血管內循環,清除油脂、殺死病原體。”
桑切斯也對納米技術抱以厚望。他相信科拉夫特公司會發明出一種互動飲料,只要把配料放在“納米膠囊”里即可。“此中巧妙在于,雖然賣的是同一種飲料,但顏色、味道、濃度和口感都可以隨意變換”,方法是用超音波或無線電波來啟動納米膠囊。
基因檢測改變飲食習慣
由于越來越多人重視健康,于是市面上也提供可以增進健康的“功能性”或“營養補充”食品。這個市場,相信會有超過百億美元的規模。
未來基因革命一旦破解人類基因體,并且跟營養工業結合發展,就可以根據個人圖譜替您設計專屬飲食表,建議更能延年益壽的營養補充食品。“這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營養基因體學研究人員、加州大學生物技術專家吉姆·卡布特說,“在10年或15年內,就可以做基因檢測來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再根據個人圖譜來補充營養物。要是社會能接受,25年內便可以做到嬰兒一出生就檢驗,根據基因型態提出最理想的健康飲食表。”
新技術最后會帶來什么后果,實難預料。
海外星云 2005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