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之
小時家窮,食不果腹,衣難御寒,身體先天羸弱:1.7米的身高體重不足百斤,人稱:“干猴子”,這都不打緊。1986年,我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云南,調到四季分明的四川工作,如何應對嚴寒的冬季便成為我亟待解決的隱憂。加上經常患感冒,不是這處疼,就是那里痛,并且出現手拿東西微微的顫抖(懷疑是帕金森綜合征的先兆)。這一切令我內心十分害怕。
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和改變體虛的現狀,我開始健身。根據實際情況,我選擇了原始的、簡單易行的、可堅持的方式:它就是慢跑、甩手和泡腳。這3項保健項目幾乎成為我每天生活的必需,或者說是“癮”——一天不進行,總感到身體不舒服。
慢跑:每天早上6點起床,身穿運動服,腳蹬解放鞋,喝杯溫開水(加一調羹蜂蜜),沿附近的街道慢跑3千米(大概半小時)。即使下雪、節假日仍照跑不誤。惟一的例外就是打雷下雨暫停,其他兩項在家進行。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甩手:早上跑完到家后,坐上3分鐘,站起來,雙手前后劃,甩手500次,再做俯臥撐50個。這兩項運動看似容易,對老年、中年人來說,都不輕松。開始的第一天,甩手50次、俯臥撐5個,晚上肩胛骨等部位相當酸痛,咬緊牙關堅持,3天之后就不怎么痛了。不過,這種痛卻是愉快的痛。以后逐漸增加次數,迄今為止穩定在慢跑3千米、甩手500次、俯臥撐50個的水平上。
泡腳:常人說:“老牛老馬難過冬?!比?,何嘗不是,尤其像我這般奇瘦的人,冬季更是難熬。特別是晚上,上床1個小時,因雙腳冰冷難以入睡,第二天精神就振作不起來。所以,為了保證睡眠,晚上還得加泡腳一項。每晚入睡前,先準備一壺開水,然后將雙腳泡在溫水中,若有水)令的感覺,再逐漸加點開水,直到身上發熱為止,大概10分鐘。當然在泡腳前,先要脫去外衣,仍要甩手500次,左右旋轉揉胸口50次,泡腳完立馬穿好外衣,謹防著涼。
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我已堅持了18年,不知不覺65歲成過去。冬天遠離電爐,夏季回避電扇、空調。醫院大門不曾進,門診醫室未登門,人們熟悉的“輸液”,我還不知道是啥滋味。手也不顫抖了,打掃衛生,擦玻璃、拖地板、買米挑菜是常事。一旦高處電路壞了我接好,地下水管堵塞我掏通。老伴見我登高爬低,生怕出事,心疼的懇求:“謝謝您,您已經不年輕了,這些事,我請家政公司的人。”盡管如此,我仍然要“事必躬親”。而且,每天我還要讀書看報、寫寫畫畫,上午兩小時、下午兩小時,從不戴眼鏡,年輕人看見感到“很奇怪。”常常聽到老人說:“晚上睡不著”,可我還沒有這種現象,10點鐘就進入夢鄉了。老伴經常埋怨:“你睡得太死了,晚上打大雷,你都不知道?!毖獕夯痉€定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心率穩定在80次/分。醫生說:“像您這把年紀,脈搏跳得這么有力,很少見!”我聽后,多少有點欣慰,畢竟體重并未增加多少啊!不過,健身也不能保證就不生病,偶爾也感冒(病毒性),但我不打針吃藥,繼續健身,7天之后也就安然無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