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斌
不久前,我在門診看過一位62歲的女患者,她10多年來多次發生陣發性心房纖維顫動(簡稱房顫),曾因此在一家有名的??漆t院住院做過全面檢查,未發現器質性心臟病。出院后,房顫仍常發作,患者和家屬為此非常不安。
引起心房纖顫最常見的原因是風濕性二尖瓣病變、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和冠心病或老年性心臟退行性病變等。這位病人來看門診時,心房纖顫沒有發作,心音聽得很清楚,沒有雜音。結合她以前做的超聲心動圖所見,可以肯定她沒有心臟辦膜病變及老年性退行性病變。
給我印象較深刻的是,病人安靜時,心率較快,達120次/分,而病人自覺無心悸感。這點提示她平日心率較快。
病人沒有多汗、食欲亢進、手抖及易急躁等常見的“甲亢”表現,甲狀腺也無明顯增大,但可聽到肯定的雜音。據此我初步判定其心房纖顫的病因很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后經化驗證實診斷成立。
病人和她的丈夫都是退休干部,在衛生部門搞行政工作,平時對醫學知識也略知一二,他們在對診斷非常滿意之余,反復問我怎么會“一眼”就認準她是“甲亢”導致的心房纖顫。
還有一位退休教師,今年65歲。近半年來,家人和鄰居都發現她變了:過去一直活潑開朗,談笑風生,如今面容憔悴,眼神發呆,缺乏表情,心情抑郁,食欲減退,成天打不起精神。先后去過幾家醫院就診,有的診斷為老年抑郁癥,有的診斷為腦動脈硬化,吃了幾個月的藥也不見效果。最后還是來到專家門診,我給她做了一些必要的檢查和化驗,確診為“老年性甲亢”,經治療病情已逐漸好轉。
提起“甲亢”,人們總以為病人有突眼、粗脖子、多言、易激動、性情急躁、食欲亢進等癥狀。但是,對于老年性甲亢病人來說,則并非如此,他們大多沒有上述典型癥狀,甚至會出現截然相反的表現。據調查,老年性甲亢的發病率較年輕人高,并且已成為老年人當中的常見病。只是甲亢癥狀不典型,容易被漏診或誤診而延誤治療。
例如,可誤診為心臟疾病,老年性甲亢病人容易并發器質性心臟病,因為很多老年人原來就患有高血壓性心臟病、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病加重或變得明顯。但也有一些主要是甲亢本身引起的,多見于年齡較大,或病程較久,未得到適當治療的甲亢病人,由于心血管癥狀表現突出,故常誤診為其他原因的心臟病。
又如,可誤診為消化道疾病。老年性甲亢患者極少食欲亢進,多見食欲減退、腹瀉、虛弱、明顯消瘦、體重下降,有的還同時有腹痛、腹脹、便秘與腹瀉交替等癥狀。這也難怪會被誤診為消化道腫瘤或其他消化道疾病了。
由此可見,靠不典型的癥狀、表現來診斷老年性甲亢,顯然是有困難的。我認為,醫生充分認識到老年甲亢患者的這些不典型表現是很有益的,可以避免漏診。此外還使我想到,現有一些醫生過于重視先進儀器,而忽視了病史采集和全面查體等基本功。通過上述病例可以看出,醫生診病,應該首先充分利用自己的診斷技術,充分調動自己的邏輯思維和科學分析能力,必要時再選用一些特殊診斷技術來印證自己的診斷,以減少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