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是藍色死神降臨的日子。
當天上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里氏8.9級強烈地震,并引發驚天海嘯,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受波及,死亡人數超過15萬。
災難過后,人們面臨的不僅僅是搶險救援問題,全球經濟也面臨一次考驗,中國經濟同樣也不例外。據媒體報道,此次大海嘯將影響我國的旅游業、礦業、貨運業和醫藥業。
旅游業:東南亞旅游跌入低谷
印尼、馬爾代夫、泰國等國家的旅游設施在海嘯中受到了近乎毀滅性的破壞,修復需要2到3個月,再加上這次災難事件對游客造成的心理影響,估計在未來的3~5個月內,東南亞旅游都將步入低谷。國內各大涉外旅行社已經暫停面向這些國家的旅游團和自助游。
礦業:鐵礦價可能走高
據一些外貿公司透露,海嘯雖然對物流企業影響不是很大,但對他們運輸的外貿貨品未來的價格走勢影響巨大。業內人士預測,如果海嘯對礦石運輸的影響不超過一個月,將不會對我國的鐵礦石供應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超過了一個月,影響就會與日俱增。
貨運:印度洋沿線貨物出港受阻
由于東南亞印度洋沿線的眾多港口受到大海嘯的破壞,使得運往這些地方的出口貨物大多被拖延了出港時間。除了緊挨馬六甲海峽的兩個港口——馬來西亞的巴生港和新加坡港口沒有直接面對印度洋還可以正常運營外,其他港口幾乎陷于停頓。
醫藥:抗生素出口將增加
據有關醫藥企業介紹,考慮到當地救援和可能會引發瘟疫等狀況,這次海嘯可能會進一步促進抗生素企業和醫療器械企業的出口。
評論:商業在重建中的力量
這是我們在新世紀看到的最為慘烈的一次災難,數以十萬計的生命幾乎在瞬間就被死神所吞沒。那一刻,我們的內心惟有祈禱。
但僅僅祈禱是不夠的,還需要重建。2004年12月27日,海嘯過后一天,據浙江媒體報道,義烏簽證去新加坡等受災國家的人數比平時多了許多。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一位做小商品外貿運輸的老板對記者說:“地震海嘯后,他們肯定需要重建的,伊拉克戰爭后,義烏小商品在當地都很暢銷,很多老板都在那里賺到了錢。這次地震.印尼周邊國家商機也很大,廉價的商品,在那里也是很好賣的,今天來我這里要集裝箱的人很多……”
有人認為,當受災地區初期的救災工作完成,各個國家的救援隊伍撤回后,東南亞的經濟重振將更加依賴商業的作用,“這將是創傷得以痊愈,經濟得以恢復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2005年物價將繼續上漲
物價走勢一直牽動人心。
2004年12月底,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公布的有關研究報告指出,2005年我國物價上漲壓力依然難以明顯減弱,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4%,和2004年基本持平。
而以國外大投資銀行為代表的市場機構則傾向于我國物價會進一步上揚,亞洲開發銀行甚至預測2005年我國CPI將上漲4.9%。
這一輪物價上漲將主要是食品、原材料和資源類公用事業產品。
食品價格方面: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預計2005年中國仍然短缺1000萬~2000萬噸糧食,因此食品價格可能會繼續增長。
原材料價格方面:由于降低了同定資產投資,2005年原材料價格的增長速度可能有所放慢,但是預計仍將維持一個較高水平。比如煤炭價格,由于電廠的需求旺盛,2005年的煤炭價格將依然上漲。另外,預計鋼鐵和其他金屬價格會保持穩定。
資源類公用事業產品價格方面:由于存在通脹壓力,2004年初國家限制地方政府對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的提價。但到了2004年下半年,由于持續的成本壓力,各地政府相繼提高了電價、水價。隨著一系列鼓勵有效利用水電的新政策出臺,預計2005年公共設施價格可能比2004年的增長速度更快。
據有關國際機構預測,全球初級產品市場價格在2005年也將持續上升。這無疑將加速國內資源類公用事業產品的提價進程,并導致居民煤、電、油的消費價格繼續上漲。
此外,2005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維持較高價位的可能性在增加,國內現行的石油定價機制又在2004年暴露出種種弊端。因此,不排除2005年我屆石油市場化改革會提速,預計2005年國內石油價格的波動將更劇烈,總體上升的可能性很大。
評論:經營者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2004年12月25日,圣誕節當天,編者在一張都市報的頭版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明年居民用電暫不漲價”。有人說,這對于飽受漲價之苦的普通市民而言不啻于一個大大的圣誕禮物。
但是對于大大小小的企業而言,就不那么開心了。拉閘限電。原材料價格、生產用水價格猛漲,持續不斷的民工荒,有可能實施的進一步加息措施……一系列的成本因素加到一起,變成了企業頭上沉重的壓力。
有企業家戲言,熬過2004,挺過2005,再往后就是光明前景。也許這話更多的是指原材料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