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帆

據近期新華社的《內參》報道:濟南一所小學八名少先隊員,手抄了《小學生守則》寄給山東省委書記,請書記用《守則》對照干部的行為和作風。孩子們的天真爛漫叫人歡喜,而從小就能有關心國家大事的意識,更使人看到祖國未來的花朵能如此早綻而無比欣慰。
由此我想到了魯迅先生有過開“父范學堂”的主張。雖然是開玩笑,卻又是認真的。他說:“前清末年,某省初開師范學堂的時候,有位老先生聽了,很為詫異,便發憤說:‘師何以還須受教,如此看來,還該有父范學堂了!這位老先生便以為父的資格,只要能生。能生這件事,自然便會,何須受教呢。卻不知中國現在,正須父范學堂;這位先生便須編入初等第一年級。”
看來當年為父不尊者大有人在,父范學堂正合時宜!再回想本文開頭,更覺童言無忌。也許小家伙們聽到大人議論當前社會腐敗成風,居高不下的趨勢,便想到《小學生守則》對自己行為的規范,于是手抄一份呈奉省里的第一把手。以童心比官心,此舉雖幼稚,卻也具有振聾發聵的時效。連小學生都如此推心置腹,的確叫這位封疆大吏犯難。肅貪吧,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所作為吧,孩子們寄予厚望焉!怎生是好?唯有扼腕三嘆耳!
然而現實也太無情了。中紀委曾在中共十五大工作報告中說:從1992年10月到1997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731000多件……在受處分的黨員干部中,縣(處)級干部20295人,廳(局)級干部1673人,省(部)級干部78人。然而事隔5年,情況并沒有好轉,在中紀委向中共十六大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情況不容樂觀:1997年10月到2002年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861917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干部中,縣(處)級干部28996人,廳(局)級干部2422人,省(部)級干部98人。下一屆人大的報告能否降溫,實在令人揪心。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面對這樣的困惑,我突發奇想,想提請人大常委會制定一個仿效《小學生守則》那樣的《干部守則》,或者干脆美其名為《廉政手冊》,通過立法程序賦予法律權威,針對時弊落實內容:諸如利用職權為配偶子女斂財,獲贈禮品不如實上報等等。最好是讓媒體廣為公布,使家喻戶曉,便于互相監督;另外發到各級黨校,學員人手一冊,作為入學教程推廣。
“守則”之類有如普法,有言在先,能起警鐘長鳴,防微杜漸的作用;并且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為違法亂紀者戒。否則,不教而誅,有失厚道。
可能我是老天真了,以為用區區的守則,就可以令那些連黨紀國法都可以置之腦后的當權者有所忌而不敢胡作非為。不過,也并非所有的腐敗者都是天生的饕餮之徒,而以德建心樹人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治道。對于那些尚未利欲熏心、喪心病狂的潛在腐敗源來說,不失為一劑清涼藥,使之從昏昏然的狀態中警醒,以免墮入煉獄。當然,反腐并不只有一紙守則這么簡單,魯迅不也主張辦“父范學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