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墅原名韓銘魁,生于1931年,自幼深受國粹文化藝術影響,曾受國樂大師管平湖先生的藝術熏陶,在孤獨生活困境中自學古典詩文書畫及其它國粹文化,早于50年代結識了沈從文等先輩文人,并結識國畫大師李可染、李苦禪、胡佩衡、傅抱石、黎雄才等。上個世紀50年代在當代畫家許麟廬于北京開創的和平畫店出售自立風格的詩、書、畫作品。上個世紀60年代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創作巨作《鄭和航海圖》(長13.80米,寬0.58米)。上個世紀70年代在河北安平縣、深縣開木雕工廠。上個世紀80年代重返北京,教授中國文化藝術理論,同時創作作品:《一舟渡千軍》、《烏嘯嶺》等紅軍長征題材史畫,并分別發表于《美術》、《中國畫》專業雜志。出版了《蕭墅畫選》、《蕭墅畫集》、《蕭墅詩集》、《蕭墅書法》、《詩吟生肖十二品》、《暑假墨清品賀年圖》、《戈壁歸來人》等畫集。1999年出版百米長卷:《古國神牛畫卷》獲得800萬人民幣估價的收藏費,2002年初升至1500萬人民幣的收藏價。1992年應邀赴日本參展。1994、1995年赴韓國參展和從事藝術活動。并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邀請,為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寫詩作畫。
讓國畫真正走向世界
關于中國畫,有一個令業界人士普遍感到沮喪的事實:按照目前中國畫拍賣最高紀錄為6930萬元,是著名畫家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畢加索的畫作《拿著煙斗的男孩》在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以1.4168億美元的價格成交,一躍成為最貴的西洋畫。
有專家認為,盡管中國畫近10多年來價格普遍上升了相當幅度,但由于歷史尚短,價格起點極低,至目前為止與西方繪畫比較,尚有數十倍至過百倍的差距。而歐美地區由于發展時間較長,名家精品的價格已升至不可思議的高價位,這實際上亦符合藝術品投資的合理規律。
盡管事實令人心酸,不過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中國畫的市值嚴重偏低,現在投資中國畫將有巨大商機。
中國畫未來的增值空間將不可估量在業內已形成共識。因為中國畫藝術是中華5000年文化積累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而且隨著中國加入WTO,與世界的進一步交往首先會反映在文化上的交流,西方人士對中國藝術品的認識肯定會比以前大大加深。據悉,目前中國畫已處于求大于供狀態。由1991年至今,老一代大師的精品在市場持續吸納下,已經十分難求,并不斷創出新高價;中青年名家的作品亦在不知不覺間上升了許多倍。在現、當代畫家中,齊白石一生創作了大概3萬件作品,張大千大約有2萬件作品,傅抱石只有3000件作品。中國書畫市場的總量很少,而持幣待購的人數則在迅速增長。
國際著名藝評家郭浩滿先生指出,中國畫價格的必然上升除了求大于供的客觀因素外,真正恒久的上升動力在于其本身的價值要遠遠超過目前偏低的市場價格,最終會回復到應有的市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