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福

2005年3月,江蘇省南通市發生了一起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案件,主犯為黎巴嫩籍人,涉案金額高達200多萬美金,這是發生在江蘇南通的第一宗外國人制假特大案件,也是公安部開展的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山鷹行動破獲的“十大案件”之一。
欲蓋彌彰
2005年3月13日,星期天,多云。
南通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收到舉報:南通芭蕾米拉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芭蕾米拉”)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國際知名品牌“BOSS”香水、保潔公司洗化用品。民警迅速行動。
“芭蕾米拉”位于南通市三星鎮的工業園區,警方人員乍一進入,就感覺到這個企業種種神秘中透露出的不正常:“芭蕾米拉”警衛森嚴,尋常人在周邊轉悠都會受到保安的質詢;廠房統統用遮陽布、硬紙板密閉,而生產的產品卻又堆放在公司外面一個偏僻的倉庫里;公司開業后不久就將100多名本地工人全部換成外地臨時工;更讓人奇怪的是,“芭蕾米拉”在外的倉庫只要一經租用,所有的窗戶就被磚塊封死,只剩兩扇卷閘門供人出入。種種跡象表明:這里“有鬼”!
果然,在民警的初次探訪后的第二天,“芭蕾米拉”就傳來了異樣動靜。黎巴嫩籍法定代表人哈立法、黎巴嫩籍管理人員李亞德,以及中方管理人員老傅、技術人員小陳等人一夜之間全作鳥獸散,該公司還放出話來,愿出100萬元人民幣用于接受各項檢查的罰款。
這些舉動更引起了民警的懷疑,“芭蕾米拉”自2004年10月起就開始大批量生產國際知名品牌“BOSS”香水和保潔公司洗化用品,均銷往了國外,但遲遲提供不出品牌商委托生產注冊商標商品的委托書或授權書,難道里面藏著“貓膩”?
一連串的疑問使偵查人員分析猜測:“芭蕾米拉”極有可能是一個制造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窩點!
南通市公安局立即決定對“芭蕾米拉”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立案偵查。
幕后黑手
箭上弓弦,獵物卻不見了蹤跡!
為了不打草驚蛇,使“芭蕾米拉”能放松警惕,辦案人員準備撤掉明處的抓捕,改而暗中撒網。但此時,法定代表人哈立法還是沒有任何現身的跡象,倒是管理人員李亞德開始蠢蠢欲動,他安排了一批說客到南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打探風聲,妄圖交點罰款了事。
一方面,執法人員不動聲色地接待了這些說客,表示此事會按法定程序予以解決;另一方面,民警悄悄趕往“芭蕾米拉”,對該公司生產的成品、半成品、生產設備及倉庫里的包裝物等進行提取、固定;然后,民警通過李亞德的說客們展開外圍調查,試圖順藤摸瓜。
這招果然奏效。3月15日夜,經過兩天的緊張觀望,自認為風聲已過的李亞德在酒店設宴款待友人。酒足飯飽之際,他和一名敘利亞男子步入了歌舞廳,就在李亞德盡情歡娛時,民警們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現在他面前。
李亞德(全名“李亞德·穆斯塔法·巴達維”),黎巴嫩人,25歲,1998年隨其父來到中國,先后在廣州、浙江做過電器生意。翻開履歷,發現他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2003年7月,李亞德就因在蘇州吳江市生產假冒的“HUGO BOSS”香水被吳江市技術監督局查處。可他不知悔改,到2004年6月份,又因生產假冒“MISWAK”牙膏被蘇州質量技術監督局責令停產,罰款了人民幣10萬元并沒收了全部違法生產的產品。
李亞德眼看蘇州呆不下去了,便于2004年下半年輾轉來到了南通。在“芭蕾米拉”,法定代表人是他的胞弟哈立法,李亞德以總經理的身份出現,履行著管理的職責。可實際上,哈立法只是一個傀儡,平日里在辦公室以玩游戲打發時間,而幕后一系列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主謀其實是李亞德。哈立法在被公安機關盯上后已在李亞德的安排下離開了中國。
原想放長線釣到“芭蕾米拉”的當家人,沒想卻釣到了真正的幕后主謀。
鐵證如山
李亞德到案并被宣布監視居住的同時,民警立即組織力量對李的三處住所進行了搜查。最終查獲到各種世界知名品牌香水,香體露,脫毛膏等樣品達65種之多。對李亞德住處的搜查結果令人驚嘆不已,“芭蕾米拉”內的搜查結果更讓人觸目驚心!
8條生產流水線規模巨大,大量假冒的物品堆積如山,美國寶潔公司、蘭蔻、夏奈爾等43種產品價值人民幣200多萬元。43種侵權包裝標識中,有31種標識在國內已經注冊,12種標識在國外注冊,其中還包括受馬德里條約保護的知名標識。警方租用了數輛大型貨車花了整整4天時間,來回運輸40車次才將查扣物品運離了現場。
單查扣的物品就這么多,那么之前生產和銷售的又會有多少呢?
正當案件的進展向縱深發展時,狡猾的李亞德避重就輕的態度卻使得偵查陷入了瓶頸。南通市人民檢察院此時提前介入搜集證據。
李亞德早年在中山大學、上海大學學習過中文,熟悉漢語。面對偵查人員的訊問,他一開始就玩起了心眼,在第一輪的筆錄上,李用漢語表達“以上筆錄與我陳述一致”后,卻用阿拉伯文簽署上了“以上筆錄看不懂,與我的陳述不一致”的字樣。直到專門的阿拉伯語翻譯出場,他還是抱有僥幸心理,拒不合作。
“凡是倉庫里有的假冒商品他就承認,凡是談及從前的犯罪勾當,他一概否認。”南通市人民檢察院批捕處的周錦發檢察官說。
可接下來的一連串打擊卻不得不讓李亞德徹底崩潰。
13天后,李亞德的得力干將老傅在杭州一大型農貿市場里被抓獲,隨后車間主任老吳和技術人員小陳也在徐州,福州兩地相繼落網。案件中的關鍵人物終于紛紛登場。
老傅,日用香料配伍專業,資深從業人員,被李亞德以月薪7000元人民幣的高薪聘請到“芭蕾米拉”,她用自己的所長與李亞德一起干著造假的勾當。偵查人員在老傅的手提電腦里提取到了“芭蕾米拉”的詳細出貨記錄,僅從2004年10月28日到2005年3月12日,就向中東國家發貨計20批25個集裝箱,總計價值近70萬美金。所有貨物以塑料制品,水晶工藝品等貨物名稱報關,發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的極布阿里,羅馬尼亞的布達貝斯特,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等港口,最終由售假的下家在國際市場上全部消化掉。
而據“芭蕾米拉”的核心技術人員老吳和小陳交代,他們一般從上海、浙江等地購進了大量香精、油脂等生產原料,自己琢磨成本低廉的配方。靠這些配方,單“BOSS”香水就生產了8噸,“DOVE”膏霜80余噸,至于其他的名牌產品,多得他已經記不清了。
此時外圍偵查也取得了突破,警方在南通市、海門市的一些企業找到了受“芭蕾米拉”之托,非法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證據。
至此,鐵證如山。李亞德啞口無言。4月13日夜,李亞德被依法刑事拘留,多方證據顯示他涉嫌制造假冒商品的金額累計達到200多萬美金。
難逃法網
由于案情重大,情節惡劣,對大量假冒產品必須要有一個權威的鑒定結論。在檢察院的建議下,南通市公安局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鑒定。
李亞德是黎巴嫩籍人,對他進行逮捕必須經省一級檢察院的批準。4月26日,南通市人民檢察院正式向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申請批捕。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李亞德瘋狂地進行假冒商標犯罪的呢?
據老傅介紹,“芭蕾米拉”出口的化妝品無論是“BOSS”香水,還是其他化妝品,其最高成本都不會超過每打7美元(一打是12支或瓶),與市場上正宗的“BOSS”香水每瓶200~300元人民幣相比,幾十倍的利潤滾滾而來。
暴利的驅使讓李亞德無視中國法律。而我們個別地方的一些做法也給了他可乘之機。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批捕處的李劍檢察官認為,李亞德利用個別地方急于招商引資的心理,對公司的注冊、生產審批管理不嚴,使他的違法犯罪愈加囂張。但這種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的做法不僅沒有收到回報,反而是李亞德至今還拖欠著當地企業替他生產附屬產品的巨額費用。
當檢察官提審李亞德,問及為何不自創品牌進行銷售時,李亞德的回答讓我們深思,“自創品牌投入太大,宣傳、包裝太麻煩,中國勞動力價格便宜,而且招商引資過程中很多事情管得不嚴。關鍵是我的產品都是賣到國外的,不會引起注意。”他還為自己犯下的罪行狡辯,認為自己假冒的商品沒在中國銷售,因此沒有擾亂中國市場,相反還為中國創造了工作崗位,理應從輕發落。但李亞德忽視了中國政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決心。他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4月28日,國家商標局發來復函,確認“芭蕾米拉”生產假冒注冊商標有39件與正牌產品相同。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在征求了省政府外事部門的意見后,于5月1日做出對李亞德批準逮捕的決定。同時,對李亞德的同伙也正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五一”長假期間,聯合利華、寶潔公司等單位的打假官員在很短的時間內紛紛齊集南通,他們對“芭蕾米拉”假冒國際知名品牌數量之大,涉及品牌之多感到萬分驚訝;但同時也對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有力行動予以了高度贊賞。
等待李亞德的將是中國法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