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等
編者按:大墻的阻隔使監獄在外人眼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我們今天向讀者介紹的這群人更是神秘的一群。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膚色、不同的國籍和不同的語言,但在中國,他們同樣有著不堪回首的犯罪經歷,在中國的監獄里接受共同的教育改造。
中國式的人情味、東方式的人文關懷以及華夏文化所散發出的濃郁魅力共同組成了中國監獄人性化改造的獨特內涵。中國式的教育改造不只為了使這些老外認罪服法,而是最終要讓這些誤入歧途的心靈糾正航向,讓人性里善良的種子在中國監獄的春風里再次發芽。
在法律不可動搖的權威下,中國監獄的嚴格監管和人性化改造兩手結合的教育策略是在維護外國犯人的權利,也是在捍衛人類整體的利益與尊嚴。
彩色的懺悔
□文/劉超
走進外管樓底樓活動室,里面還有兩間小的單間,其中一間就是馬來西亞籍犯人林曉寶的“畫室”了。
監獄里有犯人的畫室,有人會表示驚奇,其實很正常。因為,中國監獄在建設監區文化方面是做得很有特色的。
林曉寶今年56歲,5年前,他在上海犯下了“信用卡詐騙罪”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3年。
小學文化的林曉寶出生在馬來西亞,這是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他在檳城讀完小學就輟學了,進了一家洋服店當學徒。到了1978年,林曉寶不滿足于為他人做衣服,賺些蠅頭小利。而是通過貸款的形式,與朋友一起合作開了一家夜總會。由于他投入的資金不多,夜總會開的規模也不大,自然賺的錢也不多。若干年后,林曉寶的夜總會還停留在當時的規模上,慘淡經營。所以,他想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十分強烈。
2000年9月,林曉寶在與幾個朋友的聊天中,說到了迅速發展中的上海,東方大都市——上海,像一顆鉆石上發出的閃耀的光輝,點亮了他們陰暗的心理:“對啊!到上海去碰碰運氣。”幾個人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齊聲贊同。
9月的上海,還是陽光肆虐,驕陽似火。但林曉寶一伙并不害怕上海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帶來的悶熱,相反,他們西裝革履,衣冠楚楚,頻繁穿梭于上海的各大商廈之間,讓那些一時沒有大生意的營業員小姐歡喜不已。那天,林曉寶來到上海梅隴鎮廣場內的一家珠寶店,布置典雅的店堂內空調送出了陣陣怡人的涼風,營造出赤日炎炎下的一片清涼。
“先生,你需要什么?”看到商廈里來了幾個雖是華人打扮但看上去很闊綽的外籍人士,而且在珠寶柜臺邊來回觀賞著閃閃發亮的鉆石。珠寶店售貨員小姐馬上用標準的國語招呼著他們。身穿鱷魚T恤的林曉寶一邊來回看著那些價格昂貴的首飾,一邊很隨意地說:“我明天要回國了,我想買一個大一點的鉆石戒指,給我老婆做生日禮物。”面對顧客的購物需求,售貨員自然十分高興,而職業的習慣更使她不厭其煩地向出手不凡的顧客介紹著鉆石戒指的成色、重量和價格。
“謝謝你的熱情”,林曉寶似乎對介紹不感興趣,他要求的是速戰速決,快點騙來才是他的目的,但他又不能在外表上流露出來。于是,他看了看表:“小姐!對不起,我還要趕到金茂大廈去參加一個洽談會,就買這只鉆戒了,我一定會告訴我的妻子,是你的熱情介紹才使她有機會擁有漂亮的鉆戒。”
“先生,你真會說話”。售貨員小姐聽了很高興,辦理完購貨手續后,替他精心包扎起來。拿著這只5萬多元的鉆戒,林曉寶心花怒放:“中國人太好騙了。”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趕緊向同伙通風報信。
就這樣,林曉寶他們在短短的五天里騙了90多萬元商品后企圖逃之夭夭。
再說,上海市各大商廈在結賬時發現信用卡被惡意透支,迅速向公安部門報案,經過縝密偵查,目標鎖定林曉寶一伙。他們受到了中國法律的懲罰。
大凡犯罪者總有同樣的感覺:“悔不該當初。”然而,時光是不能倒退的。林曉寶進了監獄后也一度消沉過:“13年刑期,出來時已是花甲老人羅,何以度殘年啊!”他感嘆命運的不濟。就在這時,監獄內一個名叫里希爾的英國犯人影響了他。
里希爾是因販毒進的監獄,剛進監獄時他也是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混官司”,但不久,一件小事啟發了他:他聽說提籃橋監獄的犯人利用服刑的機會自學畫畫,有的釋放后儼然成了一個畫家。“我為什么不試試呢?”在中國警官的教育和幫助下,里希爾開始了油畫的學習,幾年后,里希爾不僅學會了畫畫,而且在監獄里還舉辦了個人的反毒品畫展。英國駐上海領事還興致勃勃地前來觀賞,對里希爾的變化十分感慨,大加贊賞。同時,她對監獄內的監舍、健身學習室、衛生所等設備和監獄的各項管理和教育十分滿意,蘇珊娜領事笑著說:“青浦監獄的條件非常好,有些地方已經超過了英國監獄。”
里希爾學畫的精神影響了林曉寶,他很羨慕里希爾,在他的手下,那些畫筆、顏料、畫布仿佛活了一般,組合成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他產生了學畫的念頭。一天,林曉寶收到了在新加坡工作的女兒的來信:“爸爸,下個月我要結婚了,你祝福我吧!”女兒想到父親的處境,因此,不要求什么,只要爸爸的一個祝福。而林曉寶此時悔意重重,痛苦萬分。作為父親,他因為犯了罪不能出席女兒的婚禮,這對人生是一種殘酷,對他來說,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誰叫自己去犯罪的呢?里希爾知道了他的心事后,拿著一幅自己精心創作的畫對林曉寶說:“你的女兒結婚你應該高興,我這幅畫你拿去,以你的名義送給你女兒作為結婚賀禮。”
“爸爸,這幅畫真漂亮,我很喜歡,謝謝你,親愛的爸爸。”女兒的來信勾起了林曉寶對畫的回憶:這幅畫的畫面是金色的秋天,晚霞夕照,染得樹林一片金黃,落葉鋪灑的林間小道上,只有一個紅衣少女在林間閑庭信步,畫面基調熱鬧而不失靜謐,多彩而不艷俗。雖然不是什么驚世之作,但多少透露了大墻內的人向往自由的心態。而女兒的來信仿佛催化劑一般,堅定了林曉寶學畫的信念,晚餐后,他鄭重其事地走到里希爾的面前說:“你的畫我女兒很喜歡,從現在起,我決定跟你學畫,你愿意收我這個徒弟嗎?”正在看繪畫理論書的里希爾聽了林曉寶的表白后,連忙站起來,緊緊地握著林曉寶的手:“OK!”
里希爾剛進監獄時,對繪畫也是一竅不通的,是中國監獄的管理和警官的教育使他迷途知返,心服口服,同時,他對自己的販毒行為充滿了悔恨,為了表達自己認罪服法的思想,他利用漫長的刑期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會了繪畫,還在監獄內舉辦了反毒品畫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如今,林曉寶要拜他為師學畫油畫,他自然十分樂意。
半年后,里希爾釋放出獄,林曉寶利用從“師傅”里希爾那里學來的基礎知識,繼續勤學苦練,同時又到監獄內的超市買來《畫廊》等專業書籍,悉心研究,鉆研油畫技術。如今,他的畫經常參加上海監獄系統中各種藝術展覽,筆者也多次欣賞過他的畫,從那些畫上,我看到了在童話般的意境中寄托了他濃濃的鄉思和彩色的懺悔。
圣誕節的“明星”
2004年12月25日晚上,西方傳統的圣誕節平安夜。遠在上海市郊的青浦監獄外管樓三樓里,燈火通明,布置一新,圣誕小屋和圣誕樹構成了歡度節日的氣氛,又營造了一份濃濃的異國情調,來自15個國家的外籍犯團團圍坐在一起,伴隨著悠揚的音樂,一邊吃著圣誕節的傳統大餐——火雞,一邊舉行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他們舉行了卡拉OK的比賽,就在一位亞裔囚犯唱歌時,一頂白色圣誕帽吸引了我的視線:一個胡子花白的黑人,他神情專注地吃著火雞,喝著可樂,一付自得其樂的狀態。在一旁的陳警官告訴我:“他是來自西非的曼克,因詐騙罪進來的。”
幾年前,青浦監獄從提籃橋監獄調來一個名叫曼克的外國犯人,此人來自西部非洲,生的人高馬大,脾氣也大,聽說他來了三年不肯認罪服法。
曼克來自非洲的一個內陸國家,他從小在連年不斷的戰亂、災荒和動蕩的生活中長大。為了讓家庭擺脫困境,曼克的父母節衣縮食,把他送到法國想讓他去學一門手藝,將來可以自食其力。在法國的馬賽,他學會了烤面包,學會了修汽車。本來,只要他安安分分地生活,他回到祖國,回到家鄉,憑自己的手藝養活一家人還是可以的。然而,他好高騖遠,是當地出了名的“吹牛老爹”。他想賺大錢,過王公貴族般逍遙自在的日子。
在馬賽的日子,他經常上當地的一家小咖啡館,與朋友聊天。到過東方的朋友們常在他面前說起神秘的中國和開放的上海,不久,他的一顆不安分的心被發財這根琴弦撥動了,夜深人靜的晚上,曼克在床上一想就是半天,他要到上海去發財,而且,他相信自己一定發得了財。因為,他掌握了一種能讓白紙變美元的騙術。
春天,那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到處散發出一股勃勃生機,一些人鉆營著、尋找著發財的機會。曼克的出現,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這個外國人手里聽說有制造美元的技術。”于是,許多人希望同他見上一面。而他的中國同伙更是把“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元制造技術”的信息到處宣揚,聞風而來者居然趨之若鶩。沒幾天工夫,“魚餌”釣來了一條貪婪的大魚——號稱做期貨生意的黃老板。曼克收下了黃老板不菲的定金:美金6萬元外加人民幣60萬元。
現在,曼克身穿一套咖啡色西裝,安坐在市中心的上島咖啡館里,抽著那種劣質的雪茄,嘴里悠然自得地哼著家鄉的莫那波小調,欣賞著窗外大都市夕陽余暉的絢麗景色。
“曼克先生,黃老板來了!”他的同伙終于領來了他等候已久的“獵物”。
“我的朋友,我一直在等待著你的到來。”曼克興奮地站起身來招呼著。
“曼克先生,請介紹一下你的美元制造技術情況?”黃老板是個商人,喜歡的是單刀直入,要求的是速戰速決。
“這是我帶來的貨款。連同上次的定金,一共是450萬元人民幣。”黃老板打開手中的拷克箱,箱內整齊地碼放著一疊疊百元大鈔。
曼克從皮包中抽出一個大信封給黃老板,“很好!我的朋友,這是我們用最新技術印刷的美元樣品以及材料和設備的提貨單。”拿過美元樣品,黃老板對著窗外落日的余暉老練地比對了起來,“做的像真的一樣,看不出有什么破綻。東西都運到了嗎?我需要馬上提貨。”
“你現在就可以去倉庫。”曼克狡詐地一笑,“不過,我想我們還是喝上一杯,來慶祝我們的共同發財。希望這只是我們合作的良好開端。”
“當!”幾只盛著洋酒的高腳酒杯碰在了一起,空氣里彌漫著威士忌濃烈的味道。清脆的玻璃聲使人不禁想到生活中這種易碎的聲音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暮色四合,曼克、黃老板等人趁著夜色,懷揣著各自的發財夢想,幽靈一般走出咖啡館,卻不料一頭鉆進了警方布下的法網。曼克因詐騙罪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
在青浦監獄那幢貼有馬賽克的外管樓二樓監舍內,曼克遙望星空,思緒萬千,心隨著無形的風飄向遠方的家鄉,想像著家人的安危和他們艱難困苦的生活,他變得十分絕望。想當初,自己的發財夢剛開始就破滅了,甚至連拷克箱內那么多的錢沒來得及捂熱就成了異國他鄉的一個階下囚。
一天,曼克接到了家鄉的來信,妻子告訴他,由于陷入了一場復雜的經濟糾紛,他們家所剩無幾的財產被當局全部查封。讀著家鄉的來信,曼克的眼前仿佛凸現出妻、兒和父母生活無著、顛沛流離的凄慘景象。他非常擔心自己的家庭在當地經濟蕭條、社會治安混亂的險惡環境下,在毒品、兇殺、武裝割據的漩渦中毀掉。由于他焦慮的心緒使得他脾氣非常暴躁,在獄內放蕩不羈,拒絕穿罪犯的囚服,不服從警官的管教,不遵守監規,甚至會用過激的行為來發泄心中的煩惱和不滿。一天晚餐后,正當其他犯人在看書、下棋、聊天時,他走到衛生間,將抽水馬桶的蓋板一下子拗斷,然后,猛地砸向自己的腦袋。頓時,鮮血染紅了蓋板,破碎的蓋板撒了一地。曼克這種心理變異后產生的自殘行為,嚴重破壞了監獄的監規紀律,也引起了其他外國籍罪犯的強烈不滿。
曼克受到了關禁閉的處分,在里面他想了很多,在中國警官的教育下,他態度開始有所轉變,最后,他終于認為自己的行為很不“紳士”。一天,他主動要求與警官交談,在檢討了自己的錯誤行為后,嘆了一口氣說:“唉!真不該給監獄和自己添這么多的麻煩。”從此以后,他開竅了,身上的變化很大,不僅開始認罪服法,還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最拿手的是他會做中國的小籠包子:“怎么樣!漂亮嗎?”今年5月17日,他還受到一次記功的獎勵呢。
去年的圣誕節,他裝束時尚,顏色搭配極富特色,那頂白色的“圣誕帽”成了各路記者手中相機的“聚焦點”。
薩拉姆學寫中國字
薩拉姆是墨西哥籍犯人,今年45歲,進監獄已有4年時間了。今年,筆者進監獄采訪時多次見過他。有一次,在犯人活動室,我看見一個身體結實的外國犯人坐在一張課桌前,面前放著一疊有方格的空白的稿紙,然后,他端端正正地坐好了,低著頭,一筆一畫非常認真地寫著中國字:大、小、多、少……。我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發現我后,對我微微一笑,然后繼續他的“寫作”。這次,為了采寫本篇稿件,我又特意到青浦監獄采訪了他。
1960年4月30日出生的他從小生活在墨西哥合眾國齊瓦瓦州,23歲時,他在國內大學拿到了社會經濟學文憑后,又前往法國深造,拿到了政治經濟學文憑。在法國求學的第二年,他在一個社交場合邂逅了一位美麗的法國姑娘,后來成了他的妻子,從此,他留在了法國,干起了中介的營生。2001年上半年,他在北京伙同另一個外籍人士,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了虛假事實,騙取了多位中國公民的錢財,共計36萬美元。被害人報案后,公安部門迅速行動,逮捕了薩拉姆,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根據他的詐騙罪行判處他有期徒刑15年,并移押至上海市青浦監獄服刑。
二年前,薩拉姆開始學習寫中國字,念中國詩。我問他:“為什么會想到學習中文、寫中國字?”薩拉姆笑著談起了他學習中文的原因:“那時我剛進監獄不久,有一天,我到監獄內的超市去買一些日用品,我提著一袋東西來到賬臺結賬,值勤的警官要我簽字。我是一個外國人,寫的自然是外國字,警官看不懂,我要解釋,說的又是外國話,值勤的警官也聽不懂,只好去找懂外語的警官來才搞清楚。所以,我就想:我在中國監獄服刑要10多年,要與中國警官打10多年的交道,不懂中國字、不學中國的文化那怎么行呢?”因此,薩拉姆下定決心要學會寫中國字。
于是,他先到超市里買來中國小學生用的習字課本,從頭學起。一個簡單的“大”字要寫上幾百遍,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下來,薩拉姆的中國字寫的像模像樣,而且,他都能記住每一個字的意思和讀音。
通過學寫中國字,薩拉姆的脾氣也變得溫和文雅了。過去,他對自己犯罪入獄缺乏正確的認識:要是那天拿(騙)了錢快點走,自己早就在溫柔鄉盡享天倫之樂了。是自己運氣不好,讓中國警察逮住了。所以,他在監獄里常常躲避著中國警官的視線,一個人坐在角落里回味著過去的輝煌和瀟灑,感嘆著如今的失落和無奈。自從他學了中國文化后,他對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頭扎進去之后發覺里面其樂無窮。
所以,他指著自己寫的一大疊稿紙上的中國字高興地說:“我現在是個‘成功人士,因為在我們國家,凡是這件事辦起來相當困難,人們就會說,像寫中國字那樣難。而我今天學會了寫中國字,并且弄懂了這些詞組和詩歌的意思。”說著,薩拉姆拿起了那張寫有李白《夜思》詩的白紙,認真而又虔誠地讀著。“是不是想你的妻兒了?”筆者的提問一個拐彎,似乎也正中薩拉姆的下懷,他馬上接口道:“想!我很愛他們,希望他們幸福。”薩拉姆有個15歲的兒子,正在法國巴黎上中學,他很喜歡這個令他自豪的兒子。
我的采訪活動在雙方的笑聲中結束,作為一個犯人,薩拉姆通過懷念妻兒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悔恨,又通過學習中國字來表示自己的洗心革面。“出獄后,你是否會放棄這些中國字和中國文化?”“不!我在巴黎有很多中國朋友,我學會了中文將更有利于我同他們的交往。”
在許多人的思維里,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上犯了罪,將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不太清楚。那么,本文告訴你的就是:外國人在中國領土上犯了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一樣受到處罰,而他們在中國監獄里,大多數人有著良好的表現。就像薩拉姆那樣。
薩拉姆是中國監獄里的老外們中的一員,他們和中國犯人一樣在中國的監獄里接受改造,重獲新生。
地處上海市郊的青浦監獄,是上海市唯一關押外國犯人的監獄。目前,在押的外籍犯有40多名,他們來自15個國家。
對如何管理和教育外籍犯,青浦監獄監獄長、三級警監周介昆先生說:“我們在管理和教育外籍犯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國家的有關法律,充分尊重外籍犯的人格、民族習慣與宗教信仰,注意尊重他們的個人隱私。在確保監管秩序和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按外籍犯各自的宗教信仰相對集中關押,允許他們適當從事宗教活動。在每年的外國宗教節日期間,及時調整信教外籍犯的伙食品種和用餐時間。平時警官找信教外籍犯談話教育,如遇他們的禱告時間,一般就等他們禱告完畢后再進行。”
同時,周監獄長指出:“我們在對外籍犯的法制教育上突出認罪服法的重點,促使其知罪悔罪;思想教育上突出矯正惡習,修復其正常人格;文化教育上突出學習漢語和實用技能,增進其相互溝通和生活能力;娛樂活動上突出身心健康,營造寬松氣氛,維護監管秩序。”說到這里,周監獄長展開他那特有的笑容自信地說:“我們還向外籍犯積極灌輸集體主義觀念,組織他們參加監獄的各項文體活動,并代表監獄罪犯參加監獄局的體育運動會及文藝匯演,在外籍犯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人性化改造與罪犯的權利
□文/劉倫善
“監獄者感化人而非苦人、辱人者也”——沈家本《監獄訪問錄序》
2002年5月22日,劉景立與相戀多年的女友在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民政所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然而,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結婚登記,這是有記載的新中國服刑人員登記結婚的第一例,當時劉景立是河南第二監獄的死緩服刑犯。
“死緩服刑犯結婚”曾作為“監獄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事件被各家媒體廣泛報道。關于監獄的人性化管理,各地還出現了“社區矯正”、“特優會見”、“親情餐廳”、“試工試學”、“發型選擇”、“罪犯攻博”、“行刑前與家人合影”、“死刑推遲了一天,人性前進了一步”等不同的嘗試。特別是上海監獄對待外國犯人多種多樣的人性化、東方式的改造方法引來了各種使節和政府的高度贊賞。這些嘗試有些是制度性的和普適的,有些是針對個案和特定服刑人員個人的;有些有法律依據,有些甚至突破了現有法律的規定。因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懲罰的力量不在于其慘酷程度而在于其確定性。自由刑和監獄的出現,肉刑的消弭是刑罰的巨大進步,也源于人類人性的覺醒。“一般而言,懲罰越來越有節制”,因為犯罪是人類社會整體的疾病,人們要做的不是將其剜去,而是進行矯治,對罪犯進行“懲罰和改造”。罪犯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罪犯;就國家層面而言,罪犯首先是一個公民,然后才是一個罪犯。
因此,罪犯擁有一個公民沒有因為犯罪而被司法機關依法剝奪的所有權利。當然,享有權利并不代表權利的實現。權利的實現必須具備兩個因素,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前者是法律賦予并保障享有權利的資格,后者是以自己的行為實際享受權利的資格,兩者的結合才構成權利的完整涵義和完整形象。由于罪犯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人身狀態,其權利的內容、實現程度和實現方式可能與一般公民存在差異。
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罪犯應當享有以下權利: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權利,集中體現在申訴權、控告權和檢舉權、辯護權和上訴權方面;
二、政治權利,對于沒有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刑罰的罪犯,一律享有政治權利,但由于罪犯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人身狀態,其政治權利不能完全實現;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人身權,包括生命權(被依法剝奪生命權的死刑犯除外)、人格權、健康權、不受刑訊、體罰、虐待權;
五、財產權,包括對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即占有、使用、支配和處分的權利以及財產的合法繼承權;
六、文化教育的權利,包括受教育權、娛樂權;
七、同外界接觸的權利,主要包括接見權、通信權、了解社會時勢權和郵匯權;
八、婚姻家庭權利,包括罪犯的結婚、離婚自由依法受到保護,合法婚姻家庭不受侵犯及與此相關的其他權利;
九、沒有被法律剝奪的其他權利;
在如何理性化看待關于“監獄人性化管理”或其具體措施的爭論時,我們應當首先把罪犯看作一個人,一個公民,他們也有權利。他們的權利與普通人的權利只有內容和方式的不同,沒有重要性的區分,他們的權利也值得我們去捍衛。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維護他們的權利也是在捍衛人類整體的利益與尊嚴。但,同時應注意罪犯享有的權利必須與他們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人身狀態相匹配,必須維護法律的權威,不能以“人性”的名義任意突破法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