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劍海
血粘度增高并非一獨立疾病,故稱高粘滯血癥。臨床上,許多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肌梗死、糖尿病、阻塞性視網膜炎以及慢性肝腎疾病等,都與血液粘稠有著密切關系。血液粘稠度高血液流速便減慢,機體組織所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便相對減少,特別是過多的紅細胞老化、硬化,發生紅細胞集聚,加重血粘稠而發生凝血、凝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容易發生缺血性心、腦、腎等疾病。
那么,血粘度的形成與變化有什么樣規律?血粘度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如進食、飲水、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等。所以,對一個人來說,他的血粘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之中。由于人體自身有較強的調節能力,從而能夠維持血液內環境的平衡和相對穩定,故多數人并不產生病態表現。
高粘滯血癥的癥狀雖然并不明顯,但在中、老年人群中還是能發現該癥的蛛絲馬跡。譬如早晨頭昏、夜間清醒、午飯后思睡困乏;在扭轉頸脖時,有視物不清,或出現陣發性視物模湖;有的人干活時氣短,尤其是蹲著時氣短更甚。
若化驗報告顯示出凝血時間明顯縮短,血液流變學測定如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小板等異常,就表明可能患有高粘帶血癥。此時,不管有無明顯癥比,都應積極地進行治療。患有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心病的病人,在病情發展過程中,也易引起這種病癥。平時應注重預防。適當多飲水,每天1200~1500毫升。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水,早上飲淡鹽水,平時飲用白開水或淡茶水;飲食宜清淡,戒煙戒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復方丹參片及維生素E、維生素C等藥物,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液流速,抑制血液凝集和溶解血栓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