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華
中國工會十四大提出,要加強基層工會建設,重視基層、活躍基層,努力增強基層工會的活力。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工會基層組織的活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確立全局觀念,夯實自身基礎
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必須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新世紀新階段工人運動的主題,服務大局,緊貼中心。工會要更好地服務大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全面加強工會基層工作,夯實自身的基礎至關重要。因為工會的各項工作任務都要通過工會基層組織來落實,工會的作用最終要通過工會基層組織來體現。目前,工會基層工作的現狀還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新建企業與日俱增,職工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大量涌現,使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的任務越來越重;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織快速發展與其工作基礎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工會基層組織作用的發揮與職工群眾的期望差距較大的問題普遍存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成為所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使工會基層工作又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境內外敵對勢力竭力散布“工會多元論”,加緊“分化”“西化”我國職工隊伍,破壞我國工會組織團結統一的圖謀一天也沒有放松。因此,我們必須以改革的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強化固本強基的意識,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增活力、促發展的工作。
提高維權能力,切實履行各項社會職能
為適應現階段我國勞動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的迫切需要,工會基層組織須與時俱進,準確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實履行好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基層工會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理直氣壯地切實履行好維護的基本職責,才能得到所在單位職工群眾的認可,才能把職工群眾有效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真正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同時工會基層組織還要從實際出發,履行好其他社會職能。工會履行維護的基本職責與全面履行其他社會職能是統一的、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對立的。我們既不能一講突出維護職能,就以為是不要履行其他職能了,也不能一講全面履行各項社會職能,就以為是不要突出維護職能了。基層工會必須堅持用辯證的觀點去開展工作,要善于把維權融入改革、發展、參與、幫扶的全部過程,并通過全面履行各項職能來提升維護效應。突出維護職能的要求,全面加強工會基層工作,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把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在內的廣大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就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調整勞動關系的機制,重點維護好職工群眾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勞動安全等方面的權益;就必須堅持依法治會、依法維權,把《工會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用足用好,落實到基層;就必須堅持分類指導,下功夫打好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的基礎;必須切實抓好職工之家的創建活動,不斷增強基層工會的活力。
積極推進工會的群眾化、民主化進程
深入推進基層工會群眾化、民主化進程,是工會組織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是符合黨的十六大關于擴大基層民主要求的,是基層工會改革和建設的方向。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在一些基層工會,特別是非公企業工會,許多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沒有堅持,不選舉會員代表,不知道會員代表常任制,不召開會員(代表)大會,不按期換屆選舉,不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等問題依然存在。透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確信這些企業的基層工會作用發揮得不夠好。當然,原因也許是多方面的,但工會組織群眾化、民主化的進程和水平還不能適應目前企業工會開展工作的需要,這一點則是無疑的。
實踐表明,工會的力量存在于會員和職工之中。哪個基層工會群眾化、民主化水平高,哪個基層工會作用就發揮得好。反之,就可能形同虛設。依靠會員群眾開展工會工作,根據會員群眾的意愿開展工會工作,是催生基層工會活力的不竭動力。基層工會要始終把體現會員、職工群眾的意愿、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依靠會員和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作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始終把會員和職工群眾作為評判工會工作是否到位、工會干部是否合格的主體。同時,要把堅持和完善工會內部的各項民主制度貫穿其中。一些地方推行的基層工會主席直選工作,不僅增強了工會干部的維權意識、群眾觀念,而且強化了職工群眾的會員意識、主體意識,有力地促進了群眾化、民主化,被稱為“激發基層工會活力的突破口”。但基層的民主素質只能在基層的民主實踐中提高,不能因噎廢食,不能一哄而起,要按照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會和會員當家作主有機結合的原則,積極而穩妥地推進。
(作者單位:丹陽市云陽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