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翮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合法尋求借款擔保,或企業為他人合法提供擔保,是一項正常的經濟活動。但由于種種原因,上市公司的擔保行為出現了不規范的現象。近年來,接連不斷發生的違規擔保事件,如福建、上海、深圳及新疆等地的部分上市公司深陷“擔保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擔保鏈”。
加快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我國證券市場創立于一個特殊的時期,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證券市場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其中股權分置問題是目前制約中國證券市場市場化發展的最根本的制度缺陷。擔保惹禍的首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在擔保對象選擇上缺乏自主性。國有股“一股獨大”、所有者缺位和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缺陷,使擔保成為利益從公司向大股東轉移的手段,而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使擔保部分承擔起救助地方企業之責,有些擔保合同從訂立之日起就注定成為代為還款的協議。加之缺乏相應的防范措施,一旦被擔保方不能償債,上市公司的或有負債就轉化為真實負債。由于股權分置的存在,其創造資本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功能殘缺,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防止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和擔保等途徑侵占和損害上市公司利益,最根本的辦法是要盡快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隨著股權分置的解決,證券市場將建立起股權平等的制度基礎。
完善上市公司擔保的制約機制
制定擔保管理制度。有利于董事會密切關注有關擔保事項的發展動態,以有效控制可能產生的風險,保護公司的財產安全和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擔保應有一定的授權程序,否則,越權擔保就會出現較大的風險。根據《關于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必須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準。另一個可作借鑒的標準是,上市公司對外投資額不得超過其最近經審計凈資產值的50%。因此,上市公司在簽訂擔保合同時,應注意擔保是否符合上述規定,切實把好第一關。
金融機構應加強擔保管理。導致上市公司擔保風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公司方面的因素,更有銀行方面的因素。銀行不僅簡單地希望通過擔保來降低貸款風險,并且在諸如行政干預等非市場因素作用下,對擔保主體的能力不加判斷和控制等,客觀上加大了上市公司的擔保風險。因此,提供貸款的商業銀行應加強對擔保貸款的管理,按市場化原則規范運作。
健全完善與銀行和擔保相關的法律條款。盡快明確越權擔保給企業造成損失,特別是惡意擔保者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盡可能堵塞一切法律漏洞,為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提供有效的法律保護。
建立對上市公司信用等級評級制度
建立上市公司的信用評級制度,監管部門要與銀行、資信評估機構聯手,嚴格把關,對擔保方的資信狀況、財務狀況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對那些信用等級及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作為擔保人的貸款堅決否決。毫無疑問,要有效防范企業擔保風險,應通過各種形式大力提高全社會信用意識,建立一個有效的企業征信、咨詢系統,減少惡意擔保給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帶來的損失和破壞。同時,為建設良好社會信用環境提供保障,解決擔保難、減輕銀行信貸風險問題,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大力發展信用擔保中心中介業務。對擔保風險的評估與防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要想徹底杜絕擔保的風險,從制度上和技術上都是十分困難的,這迫切需要我國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健全金融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科學的組織機構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條件。從公司整體角度出發,制定擔保管理制度。如許繼電氣和咸陽偏轉召開的董事會分別通過了《對外擔保管理制度》和《擔保管理制度》。不少公司制定的擔保管理制度,對擔保程序、單筆擔保額度、擔保總額、甚至擔保責任人須承擔的責任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通過這些詳細的制度,有利于董事會密切關注有關擔保事項的發展動態,有效控制可能產生的風險,保護公司的財產安全和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
提高上市公司防范風險意識
加強風險教育。加強對上市公司的風險教育,提高上市公司對擔保風險的評估、防范與監測能力,完善上市公司風險控制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自我保護的能力。
建立反擔保措施。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要求對方提供反擔保,且反擔保的提供方應當具有實際承擔能力,只有這樣,上市公司的經營才能得到延續,我國的證券市場才能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編輯/管雅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