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苔菁
這個夏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院正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CHANEL回顧展”。
這一次史無前例的“CHANEL回顧展”,除了展出多件由夏奈爾親自設計的,異常珍貴的經典時尚外,也將讓公眾更了解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
她的過去
于1883年在法國出世的夏奈爾,有個非常不愉快的童年。她父親在她年幼時棄家庭不顧,母親在她12歲那年因肺癆去世,之后她和姐姐兩人便在孤兒院度過了孤苦的7個年頭。
“這就是我的童年:寂寞、無助、抽離,一個孤兒的童年。沒有父母、家庭溫暖和愛。我的童年極其難過,卻也逼使我更勇敢面對生命。一個堅強,又有點叛逆的孩子確實比其他人更能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夏奈爾曾說過。
在孤兒院里,她學會了裁縫手藝,是她和時尚之間的啟蒙緣分。20歲那年,長得高挑、美麗的夏奈爾在一女帽商店里設計并制造帽子,很快便成為許多男士的追求對象。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裁縫師,很快便成為眾男士眼中的‘小甜心。他們,才是真正發掘了夏奈爾的人。”在《夏奈爾傳記》一書中這樣寫道。
渴望逃離平凡生活的夏奈爾,一直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她后來嘗試在一間小歌廳里駐唱,以一首“Qui-qu a-vu-Coco”(有人懷疑她的小名Coco是因此而來)為眾人知曉。然而不久之后,夏奈爾有感歌廳非長久之地,便毅然結束了她的歌唱生涯。
她的愛情
這時,夏奈爾認識了一位年輕、英俊的中產階級軍官巴爾薩,并隨他到他郊外的莊園同居,她也因而認識了許多非富即貴的朋友。當時社會的女子都以夸張的服飾見人,唯獨夏奈爾堅持己見,以簡單的白領連衣裙示人。
“大家都嘲笑我的衣著,我一點都不介意。這就是我成功的秘密之一:我與眾不同。”夏奈爾說。
就在同一時候,夏奈爾認識了一個讓她深深墜入愛河的商人亞瑟·卡柏,巴爾薩獲悉后大方成全。在亞瑟·卡柏的資助之下,夏奈爾在巴黎街上開設了一家為“CHANEL MODES”的女帽專店。其設計新穎、大膽的帽子獲得了許多女士的鐘愛,奠定了她的事業基礎。1919年,亞瑟·卡柏因車禍去世,令夏奈爾陷入難以自拔的哀傷之中。
在往后的歲月里,夏奈爾先后和多位男士發生戀情,然而全都無疾而終,她在愛情的世界里始終找不到真正的依歸。
她的設計
夏奈爾對時尚歷史的貢獻,全因她不隨波逐流,勇于挑戰當時社會女性的穿著模式。20世紀初期,當女人都穿累贅曳地長裙,用蕾絲細節努力營造女人味和以扎腰束腹示人的時候,夏奈爾于1915年利用當時只用在運動服和男士內褲的針織布料來設計女性套裝,轟動整個上流社會的同時,卻也引起一些保守婦女的抨擊。早在那時,夏奈爾已經大量運用黑色來設計時尚,完全顛覆了當時女性的服裝顏色選擇。
1920年,夏奈爾是首位設計并把女性長褲大膽穿出街的設計師。逐漸地,越來越多女性意識到女權主義的抬頭,了解到她們也可以同樣享受到男士時尚的方便和舒適,可以以寬松、不受束縛和局限的時尚示人,這些都使夏奈爾的設計師名氣日漸攀升。
夏奈爾也是首位設計出黑色連衣裙(1926年)的設計師,這一經典創作,至今仍是時尚歷史上最偉大的設計之一。
飾物和首飾長期以來都是夏奈爾的最愛,看她每次整裝現身,頸上總會掛著多串珍珠項鏈以及佩戴手鐲、胸針、帽子、耳環等等。夏奈爾熱愛首飾,更是任意把真假寶石綴串在一起的先鋒。對于首飾,她有此看法:“你必須以最簡單、單純的思想去看待珠寶首飾,就好像你的車子行駛在路上,你不期然看到路旁美麗的蘋果樹一樣。”
1932年,夏奈爾設計首個鉆石首飾系列,僅僅以名貴的白金和鉆石來設計。其中的“COMETE”和“FOUNTAIN”項鏈,在年前還被卡爾·拉格斐重新詮釋,大同小異的設計依然充滿現代感和精致感。
1954年,夏奈爾在短休了一段時日之后再度設計時尚。然而,戰后的那個年代,社會又開始主張華麗,夏奈爾的“復出”系列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回響。堅持己見的夏奈爾毫不氣餒,依舊堅持設計以簡單為大前提的時尚。不久之后,夏奈爾的堅持得到肯定,名氣響遍美國和歐洲。她主導的形象,象征被解放的女人:強調自由,強調以己為先。
她的寂寞
去年,我有機會到夏奈爾于巴黎21 Rue CambOn旗艦店,這是夏奈爾于1931年開設的首家時尚旗艦店。在夏奈爾公關的安排下,我到了店內樓上,不對外開放的夏奈爾故居。當時,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傳奇女人的寂寞。盡管裝潢華麗炫目,許多布置細節都顯示了她在愛情上始終得不到圓滿的失落。當年的夏奈爾,在選購家居擺設品時,都只選擇雙雙對對的設計,這樣才不會顯得落單。此外,她的故居中也擺有許多以動物為主題的擺設品:群禽爭艷的中國式屏風、各色各樣的獅子(夏奈爾出生于8月19日,是獅子座)、鹿和駱駝擺設品。在成群“動物”的圍繞之中,夏奈爾會覺得她至少不是孤獨的。
夏奈爾1971年逝世,享年88歲,留下的遺言非常耐人尋味:“你看,就這樣走到人生終點了。我希望我遺留下來的傳奇能延續下去,我祝愿它長壽、愉快。”
夏奈爾小姐,你的遺愿正在實現著。
(肖 華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