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寧 劉東云
享受天倫之樂,是人世間最幸福、最溫馨的時刻。然而對于一個受不孕不育困擾的家庭來說,這種幸福卻成為了一種奢望。試管嬰兒,這種過去被人們認為冷冰冰的、只存在于實驗室的“新”技術,現(xiàn)在已經成熟地應用于臨床,為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了健康的小寶寶。這期大眾課堂,我們就來揭開試管嬰兒的神秘面紗。
自然生育是一個復雜、微妙、和諧的過程。生育年齡的婦女每個月經周期都會釋放一個成熟卵子,而輸卵管就像一條“傳送帶”,里面充滿細小的纖毛,纖毛在激素的作用下不斷向子宮方向擺動,同時輸卵管自己也在蠕動,將其中的卵子向子宮方向運輸。
在輸卵管,卵子將會遇到“她”的另一半——精子。顯微鏡下的精子極像水中的蝌蚪,它們可以通過尾巴的擺動游走到卵子周圍,與卵子融合,形成受精卵。排卵后,激素的作用使子宮內膜變得松軟而充滿營養(yǎng),定植在這片肥沃“土地”上的受精卵將會在子宮發(fā)育成一個完整的胎兒。
這一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涉及多個器官的參與,它們之間必須配合得天衣無縫,任何影響到精子質量、卵子發(fā)育成熟、輸卵管運輸和子宮內膜的因素都可能導致不育。
不育的困惑
科技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擾。人工流產技術幫助人類更好地控制自身繁衍,同時也增加了繼發(fā)性不孕的發(fā)生率;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同時工業(yè)污染、化學污染卻影響了精子、卵子的質量。據(jù)估計,生育年齡的夫婦中至少8%受不孕癥困擾,其中約20%需要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才能獲得親生子女。
那么,醫(yī)生又是怎樣完成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的?
試管嬰兒這樣誕生
試管嬰兒技術是一種幫助不孕夫婦獲得小寶寶的有效手段。其主要適應人群是因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粘連、男性因素等導致不孕不育的夫婦。整個操作過程包括促排卵、卵子采集、精子收集、卵子體外受精與培養(yǎng)及胚胎移植等步驟。
促排卵
自然月經周期只有一個卵子發(fā)育成熟,通過促排卵藥物,我們可以在一個月經周期獲得多個卵子,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卵子采集
卵子接近成熟后,需要在陰道B超引導下經陰道穿刺采集卵子,手術需要大約10分鐘左右,不需要住院,手術后休息半小時可以返回家中。
精子收集
卵子采集的當日,丈夫需要到醫(yī)院采集精子,精子通過手淫(又叫自慰)法獲得。
卵子體外受精
精子卵子采集后將被送到胚胎培養(yǎng)室,由實驗室技術人員將卵子和精子在體外進行受精。受精的方法有兩種:常規(guī)體外受精和單精子卵細胞漿內顯微注射,前者適用于精子正常者,后者適用于精子數(shù)量極少,甚至精液中沒有精子,從睪丸或附睪中穿刺獲得精子者。
培養(yǎng)及胚胎移植
精子與卵子結合后繼續(xù)在實驗室培養(yǎng)3~5天,由實驗室技術人員選擇2~3個發(fā)育良好的胚胎,通過一根柔軟的細管送回子宮腔。
至此,一個試管嬰兒周期完成。14天后通過檢查血、尿中人促絨毛膜性腺激素水平就可以明確是否懷孕,再過14天B超檢查可觀察到原始胎心搏動。以后的懷孕過程與自然懷孕相同。
試管嬰兒的“質量”問題
隨著試管嬰兒出生數(shù)量增多,這個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大量文獻報道,提示試管嬰兒的先天畸形發(fā)生率約1%~3%,與自然妊娠出生缺陷發(fā)生率接近(2%~3%),智力、智能發(fā)育與自然妊娠的嬰兒沒有顯著差異。目前國內誕生的試管嬰兒估計已經超過1萬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試管嬰兒是一種高、精、尖的助孕技術,受國家衛(wèi)生部的嚴格審核。不孕患者如果輕信廣告,到不具備相應實力的機構就診,則可能因不正規(guī)的診治造成身心傷害。所以在接受試管嬰兒助孕前,應該了解哪些醫(yī)院具備開展試管嬰兒技術的資質(參閱本刊2004年第10期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