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會不會成為人們將來生活中的下一件大事?至少目前許多移動電信業巨頭都深信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制造商諾基亞公司前不久在赫爾辛基公布了手機電視的試驗結果,41%的試用者表示愿意付費使用這項業務,并認為每月12.5美元的服務費是可以接受的。諾基亞公司的佩卡·蘭塔拉稱,手機電視的試驗效果“好的出乎意料”。其他業內人士也似乎對手機電視的前景相當樂觀,商務咨詢公司科爾尼的分析師安德魯·科爾認為,手機電視對消費者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當前,全世界都處于手機電視業務推廣進行時,在2005年1月份就已經正式推出這項服務的韓國目前已經吸引了10萬名手機電視用戶。
但這樣一片大好的形勢有沒有讓你感覺似曾相識?是的,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指出,隨著移動市場日趨成熟,通話費用收入增長減緩,移動產業不得不開始尋找推動收入增長的新途徑。在過去數年中,移動產業先后推出了手機上網、多媒體短信和可視電話等多項服務,手機電視是其最新的“救市”嘗試。一旦手機電視熱潮退去,也仍然將有新的試驗品繼續跟進。據專家預測,下一個試驗品可能將是手機音樂下載。就在上周,蘋果公司宣布推出內置音樂播放器的手機,再次引起一片嘩然。不過迄今為止,所有的嘗試引起的轟動效應都只是曇花一現,沒有一項服務能夠擁有大量的固定消費者。人們或許會被暫時的新奇感吸引,但最終肯為之買單的仍然只是語音通話和文字短信這兩項傳統的簡單業務。
因此,也難怪會有一些批評家對此持懷疑論調,他們認為手機電視不過是這一長串失敗的新服務名單中最新增加的一項,但移動產業仍然不愿放棄這個有圈錢潛力的嘗試。福里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師米歇爾德·盧薩奈特認為,移動產業是在“絕望地嘗試一切可能”。根據德·盧薩奈特的研究,在歐美國家,超過60%的受訪者對用手機觀看電視不感興趣。
不過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手機電視或許與以往那些失敗的試驗品有所不同。在消費者眼里,過去推出的新服務對他們來說幾乎都是全新而陌生的概念,但是在手機電視的推廣過程中,移動產業無需對消費者進行“再教育”,消費者對手機電視的概念已有所認識。用諾基亞公司的理查德·夏普的話來說,“只要一說手機電視,人們馬上就能明白那是什么”。科爾尼咨詢公司的分析師科爾也指出,福里斯特研究公司在對受訪者進行調查的時候,并沒有向受訪者出示實物,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已有為數不少的消費者表現出了對手機電視的興趣。他相信一旦消費者親眼見識過手機電視的實際操作及效果,其反響的熱烈程度一定超乎人們的想象。
那么,如果人們對手機電視的需求確實如此強烈,那么為什么目前市場上已存在的攜帶電視沒有被人們廣泛接受呢?近期正在牛津進行手機電視試點的歐洲運營商的負責人邁克·肖特認為,這牽扯到其他的原因。首先,市場上已有的攜帶電視只允許接收地面信號,而不能接收衛星和有線節目;另外,地面信號傳播有時還會受到障礙物的屏蔽,在移動時觀看效果也并不理想。
因此,或許移動產業這一次找到的是真正的“點金石”。即使是德·盧薩奈特這樣持懷疑論調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手機電視有可能在消費者中流行開來,成為終極“救市主”,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移動產業對手機電視服務何時能正式進入市場看得過于樂觀了。德·盧薩奈特認為,即使部分運營商明年可能將手機電視正式投放市場,但是與手機上網、多媒體短信和視頻通話這些服務相比,手機電視進入市場的前期準備要復雜得多,而目前的準備遠遠稱不上完美。運營商和電視臺尚未達成協議,行業監管者尚未確定頻譜,全國性的手機電視廣播網也尚未建立。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要被迫更換使用內置電視信號接收器的手機才能收看電視節目。與此同時,手機制造商也要開發并生產出簡單易用、不太笨重、價格適中、不能過于耗電的手機,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德·盧薩奈特稱,這一切都仍需要數年才能完全準備就緒,而只有到了那時才有可能知道,手機電視是不是人們真正需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