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婕 李 斌
林玲懷胎6月,快當媽媽了,心情是既緊張又開心。可是,最近幾天,她發現自己大腿外側長了許多紅色的皮疹,特別癢,還有些脫皮。她連忙去醫院就診,醫生說,這是濕疹,可以口服藥物和涂激素軟膏。她和愛人一聽“口服藥物”、“激素”,再一看說明書,不是寫的“孕婦禁用”,就是“孕婦慎用”,怎么也不愿使用。但是,癢得難受,林玲很苦悶,想知道怎么就引起了濕疹,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有沒其他的治療方法?
濕疹是一種較常見的皮膚疾患,發病原因很多,對孕婦而言,體內內分泌及代謝的改變是濕疹發病的主要內在因素。
妊娠期由于免疫受到抑制以及內分泌的改變,皮膚敏感性增加。在外在因素(如魚、蝦、油漆、花粉、塵螨、動物皮毛、化妝品、合成纖維等等)的刺激下相互作用,導致過敏反應。
4種準媽媽易患濕疹
◆ 過敏體質的孕婦
這類孕婦很容易在妊娠期出現濕疹等皮膚疾病。而且寶寶往往也會遺傳這種體質,出現嬰兒濕疹、哮喘等過敏性疾患。
◆ 有慢性感染病灶的孕婦
如患有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腸道寄生蟲等。
◆ 有靜脈曲張的孕婦
妊娠期由于子宮壓迫,部分孕婦出現陰部、陰道黏膜、肛門、直腸和下肢淺表靜脈怒張, 血液淤滯,形成靜脈曲張,這與外陰部濕疹的發病有密切聯系。
◆ 神經精神緊張的孕婦
妊娠時神經精神因素的影響,如過分焦慮和擔心等也會成為濕疹發生的導火線。
中醫局部治療孕婦濕疹見解獨到
如果準媽媽出現了濕疹該怎么辦呢?首先不要擔心,因為就目前統計而言,孕婦濕疹對于胎兒并沒有嚴重的影響,只是部分寶寶會出現媽媽的過敏體質。
治療上,可采用常規治療和中醫治療方式。
在常規治療中,口服藥物可選擇抗組胺類藥,如撲爾敏,目的在于抗炎止癢;急性期輔以維生素C、維生素B等口服;若合并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局部療法中主要根據皮損的形態特點選擇藥物和劑型。急性期無明顯滲液或滲出不多的,可使用爐甘石洗劑;滲出較多的,可用硼酸濕敷;亞急性和慢性期可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的軟膏;局部浸潤肥厚的還可配合封包療法。
當然,以上的常規治療提供了一些治療思路,由于絕大部分準媽媽不愿意在孕期接受口服藥物治療或激素治療,怕藥物對胎兒會有一定影響,因而,在臨床中我們常勸導患者使用局部治療。
中醫在局部治療濕疹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認為孕婦濕疹多由風熱或風濕之邪侵襲人體,浸淫血脈,內得不到疏泄,外得不到透達,郁積于體內所致。常用下方治療:
濕疹3大特點
● 瘙癢劇烈
● 易反復發作
●長年不愈
祛風止癢方
(僅供參考,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方藥防風、蟬蛻、苦參、白鮮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劑量必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用法可口服,也可外用。
方解由于癢自風來,故止癢必先疏風,方中防風、蟬蛻疏風止癢為君藥,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苦參,清熱燥濕;白鮮皮清熱解毒、除濕、祛風止癢為臣藥;更佐以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利濕、消疹。本方配伍特點以祛風止癢為主,配以祛濕、清熱、解毒之藥,使在表之風熱、濕毒之邪得去,則瘙癢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