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鵬 胡足青
報載:我國某城市一家大型商場,因營業員疏忽,將一件1727元的大衣,誤標成727元。大衣售出后,營業員發現自己的失誤,他想方設法,居然找到了購買大衣的顧客,并要追回大衣或補回貨款,但遭到顧客拒絕。
據說,該營業員已經向律師提出咨詢,并且得到律師的支持。看來,這次失誤,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小小的官司了。打官司嘛,那就難免要撕破臉皮,不論輸贏,我想那位顧客、他的親友們以及他的同事們對那家商場就要心存疑慮了。
無獨有偶,類似的事情在美國也發生過。這是我的一個從美國回來的朋友講的。
一位旅美深造的女士,去樂器店里挑選鋼琴,最終選中了一架她認為物美價廉的。她將營業員叫到身邊,將自己的選擇告訴了他。營業員一看鋼琴上的售價標簽,愣住了,他向這位中國女士道歉,請她稍等,他要去向經理請示一下。一會兒,經理從店堂后快步走出來,老遠便向這位女士伸出手,笑著說,祝賀您!您花最少的錢,買了一架最好的鋼琴!
原來也是出于疏忽,售價標簽上少標了一個“0”,但店主與顧客的交易卻這樣輕松地完成了。
我也曾目睹過一個小小的場面,管中窺豹,也可以看出一些西方商人的氣度。
那年,我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瑞士和希臘。在雅典,我們下榻在布拉卡的一家賓館。布拉卡是專門接待外國旅游者的商業區,住在那里,逛商店是非常方便的。
一天下午,我和一位老翻譯走進一家專門經營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商店營業面積不小,但商品的陳列非常粗放,店里沒有一只玻璃貨柜,銅雕銀器、彩瓶掛盤、仿古的大理石雕像,都隨意地擺在一張張木臺子上。
那里的商店,經常都是冷冷清清的,不像我們的商店,總是摩肩接踵,擁擠不堪。可就是這么巧,兩位白人婦女在就要走出店門時,其中的一個大概仍然留戀某件商品吧,轉身要再看一眼——就在她轉身之際,她腰間的挎包將門口木臺子上的一個五彩瓷瓶掛到了地上,當然摔個粉碎。
若在中國商店里出現這個場面,毫無疑問,店主要堅持索賠,顧客要據理力爭,指責店主商品擺得不是地方。
這次不然。
正當那位白人婦女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店主已經走到她面前,說,對不起!沒有嚇著您吧?
白人婦女也連聲道歉,問他,要我賠嗎?
店主說,您在告訴我,應該把東西擺在恰當的地方。請吧。歡迎您再來!
最后的結局是這樣的?押那位白人婦女買走了一個古希臘的銅像。她的朋友大概也覺得這位店主可以信賴,買走了兩個彩色掛盤,皆大歡喜。
中國商人和西方商人一樣,都要賺錢。然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道”中,良好的信譽是至關重要的,中國目前的這一代商人,很多還沒有接受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便行之有效的這個訣竅,他們還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根本沒有建立良好信譽的耐心和教養,只知快刀宰人,六親不認。他們遍布大大小小的市場,漫天要價,信口雌黃,坑蒙拐騙,直到暴力威脅。
無法回避,這是一個過程,而且我們也正在過程之中。
只有慢慢成熟起來的消費者,才能教訓他們,令他們漸漸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