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樹海 劉曉燕
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往往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發展。2004年高考過后,津沽大地上又有一大批優秀學子即將邁入大學校門。在他們中間,卻有些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在接到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難展笑顏。為了幫助這樣的學生順利進入大學校門,天津市慈善協會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城市快報》聯合開展了“愛心成就夢想”大型慈善助學活動。活動持續時間之長、參與人數之多、資金募集方式之新穎、社會影響之廣泛,堪稱慈善組織與新聞媒體成功合作的一個范例。
活動自2004年7月5日啟動至8月30日結束,全市共有一百多個企業、數千名個人通過不同形式,向困難學生伸出援手,共捐資57.3萬元,資助了市內六區86名困難大學生第一年的全部學費,使他們順利走入了理想中的高等學府。同時,活動受到了津城數十萬百姓的持續關注,貧困學子身上窮且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一時間成為津城美談。
這項助學活動,走出了一條慈善機構與新聞媒體聯手,廣泛發動社會,開展慈善助學的新路子,得到了市委領導和中華慈善總會的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同志批示:“城市快報和慈善協會關心困難學生的做法很好,在社會也有很大反響,特向從事這項工作的領導和人員表示慰問。”中華慈善總會在賀信中表示:“天津市慈善協會與《城市快報》合作開展的”愛心成就夢想“慈善助學活動,重點突出,社會影響廣泛,在資金募集上大膽探索,是慈善組織與新聞單位成功合作的一個范例”。
一、突出救助重點,加大資助力度,最大限度為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
2004年高考結束后,天津市慈善協會和《城市快報》接到了不少應屆高中畢業生請求幫助解決大學學費的求助。為了從數千名家庭生活困難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選擇資助對象,報社的記者和協會的工作人員深入到部分重點中學進行了調查摸底和重點采訪,了解到,解決品學兼優并被國內重點高等院校錄取的困難學生入學學費,是學校、家長、學生、社會最為關注的熱點。經過綜合分析,慈善協會和《城市快報》決定聯手向社會發起以資助優秀特困學生為重點的“愛心成就夢想”大型助學活動,并確定了三個受助條件,即:(1)品學兼優,2004年高考成績在580分以上,報考國內重點大學,并被錄取者;(2)家庭享受低保或有特殊困難者;(3)限市內六區2004應屆高中畢業生。并決定凡是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學生都可以報名申請。當《城市快報》7月5日刊登出以“愛心成就夢想”為主題的慈善助學活動啟動,特別是在報刊集中介紹了了部分申請受助的學生自強自信,努力成才的情況后,在全市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一次性捐出三萬元的企業家說,幫助這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們越過難關,他們將來很可能就是社會棟梁之材,但沒有人幫助他們把這步跨過來,可能就埋沒一個人。
隨著社會捐款數額的逐漸增加,根據報名求助學生家庭困難情況,和大多數捐助者的愿望,主辦單位決定徹底解除數千元學費給受助學生和家庭帶來的經濟和精神壓力,一次性全額資助符合條件的困難學生第一年全部學費,讓孩子帶著社會的關愛微笑地走進大學的殿堂。
8月30日以前,市內六區符合資助條件的86名學生分別領到了4200元至6500元不等的資助學費。許多學生和家長手捧著資助金激動得熱淚盈眶。有的家長說,社會主義好,天津好,天津人更好。沒有這筆資助,家庭和孩子得遭多大的難啊!有的學生和家長拉著協會和報社領導的手說,感謝你們這些好心人,感謝社會,感謝共產黨。許多學生開學后給協會和報社寫來匯報,有的學生在信中說“謝謝天津市慈善協會與《城市快報》,是你們全額資助了我第一年學費,使我順利邁入大學校門,我會努力學習并繼續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鄉的慈善人士”。事實表明,這種選擇重點救助對象,加大資助力度的慈善助學,有利于為困難學生家庭排憂解難,有利于激勵受助學生積極進取,有利于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
二、大力宣傳受助學生和愛心捐助人士典型,把弘揚自強精神,倡導慈善理念貫穿活動始終。
把幫助困難學生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倡導愛心助人的良好道德風尚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助困又育人,是這次助學活動又一亮點。在“愛心成就夢想”慈善助學的整個過程中,參與主辦的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城市快報》成立了由主總編、內容總監、記者組成的專門工作班子,充分發揮新聞單位的優勢,拿出了專門版面,在活動開展的五十多天里,刊登了300余篇稿件,進行了不間斷地報道。他們在“走進自強學子”專欄中連續大篇幅地報道了十六名優秀困難學生笑對清貧,自強自信,友善好學,樂于助人,頑強拼搏,努力成才的事跡,并配發了他們的照片和生活感言,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中小學生、領導干部、退休職工、科技人員、教育工作者來到慈善協會、報社在捐出善款的同時表達他們對這些自強孩子的敬意和鼓勵,不少家長、學生還積極聘請他們做家庭輔導員。在津城一時形成了對自強學生的“追星熱”。天津新華中學張之鑫校長說:“‘愛心成就夢想助學活動報道了新華中學陳達、劉雅婷、張磊三位同學自強不息的事跡,在全校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三位同學在新華上學期間,都是非常勤奮刻苦的。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他們從小受到了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他們能以正確的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上的困難,并將這種困難作為激勵自己勤奮學習,健康成長的動力,并最終在高考取得優異成績,他們是新華的驕傲”。
根據社會各界的強烈要求,慈善協會、《城市快報》還聯合新華社、天津電視臺、天津經濟電臺、北方網在天津賓館中禮堂召開了自強學生報告會。分別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錄取的三位自強學子講述了他們克服來自家庭的困難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到會的800多名聽眾。市慈善協會陸煥生會長還以自己55年前艱苦求學的經歷和雙目幾近失明的德國配樂大師漢斯·季默自學成材的事跡激勵同學們奮發向上。報告會后,許多學生、教育工作者向報社投稿發表感言。南開大學社會系袁教授深有感觸地說:“把他們自強自立奮斗經歷介紹給更多的同齡人,讓更多孩子體會到關懷和愛、學會積極堅強地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一定不能讓孩子們生活上的貧困變成心理上的貧困。”
為了使受助的困難學生把社會的關愛扎根在心中,把自強精神帶到大學校園,8月30日,慈善協會和《城市快報》組織受助的86名同學和部分資助人,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心成就夢想·心靈之約”懇談會。愛心人士語重心長的囑托,受助學生慷慨激昂的決心,匯成了愛的海洋,化作了自強的力量。86名同學在當場進行了愛心承諾:將所得助學款全部用于繼續求學,并在大學期間繼續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在生活和學習上,力求做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刻苦學習,立志成才,不辜負家鄉人民的希望;用愛心激勵自己,并以書面形式向《城市快報》和市慈善協會,以及定向資助我們的熱心人回報我們的思想、學習及生活情況(每學年至少一次);傳遞愛心火炬,建設祖國和家鄉美好的未來!
三、探索新的募捐形式,開展體現慈善特色的多項募捐活動。
在新聞單位的強力支持下,這次活動根據天津的實際,借鑒國內外成功的募捐方式,開展了體現全社會廣泛參與,形式新穎,具有慈善特色的多項募捐活動。
1、通過召開慈善人士與受助學生見面會,舉辦自強學子報告會,向社會推介自強學生的典型,開展定向募捐。當社會各界全面了解了受助學生家庭的困難,生活的艱辛,自強的精神和取得的優異成績,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同情心,不少企業和個人紛紛來到慈善協會或找到受助的學生定向捐贈善款。一位每月靠600多元退休費生活的沈大娘,在廣播中聽到自強學子柳旗事跡的報道,打電話邀請記者、協會工作人員帶著柳旗到他家里,捐出了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10000元,并拉著柳旗的手囑咐說:“孩子,這一萬塊錢的養老金幫你度過暫時的困難,咱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即使是有錢了咱也得艱苦樸素。”一位即將升入五年級的小學生,看到陳達、劉雅婷的事跡后,把父母給她買雪糕節約下來的錢捐給了大哥哥、大姐姐。在這次活動中,僅定向捐款協會就收到62552元。
2、招募“慈善助學”義務售報志愿者,開展義賣報紙募捐。根據許多正在求學的青年學生的建議,《城市快報》以一顆愛心加一份責任感在報紙上公開招募了一批大中專學生,作為義務售報志愿者。當身穿統一服裝,佩戴綬帶,手持報紙的志愿者出現在市區大街繁華地帶時,引起了大批市民的關注,許多熱心群眾紛紛慷慨解囊。特別是得知此次義賣的報款將全部捐獻給“慈善助學基金”,幫助經濟困難、成績優異的自強學子時,不少市民以高出報紙售價很多的價格買走了報紙。九名在河川大廈作衛生的女工本來打算用五元錢買九份報紙,但經過商議,決定只買兩份報紙大家輪流看。一位30多歲的婦女聽說是義務售報,當即就買了一份,并對志愿者說自己前幾天看過關于這些學生的報道,還掉了眼淚,這次終于有機會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了。連續四天的義賣活動,在津城大街小巷,形成一條亮麗的彰顯愛心風景線。
3、舉辦“愛心成就夢想·慈善之夜”大型公益集會募捐。在深入宣傳,廣泛發動的基礎上,8月5日,市慈善協會和天津日報集團《城市快報》在天津迎賓館舉辦了 “慈善之夜”大型募捐活動,僅僅兩個多小時就募集了400900元的助學款。這次事后被人們稱為“今夏津城最具影響力的公益之舉,最高尚的社交活動”是一次全市慈善人士的聚會:來到現場的153名嘉賓既有叱咤風云的商界精英,也有蠻聲海內外的藝體明星,既有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也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是一次高雅而簡樸的聚會:活動現場沒有豪華的酒宴,擺在每個嘉賓面前的只有清茶飲料和一只“留有余香”的玫瑰。是一次凝聚愛心的聚會:所有的嘉賓不但每人出資2000元購買了“愛心席位”,而且許多成功人士還以各種形式在現場表達了他們對自強學生的關愛,著名作家航鷹簽名贈書,著名畫家夢玉、書法家尹連成和泥人張第六代傳人張宇都捐出了他們的力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康萬生特意從吉林趕來為大家表演了京劇唱段,天津女排主教練王寶泉帶來了全體隊員和教練組成員簽名的排球,著名記者李響專程駕車從北京趕來捐出了前國家男足主教練米盧現任主教練哈恩及主力隊員親筆簽名的足球┅┅。是一次自強學子的展示會:現場不但播放了受助學生的自強事跡錄像,而且部分學生還向嘉賓展示了他們的特長,并與嘉賓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是一次善舉較量的聚會:現場的慈善拍賣形成了到會成功人士熱情助學的比拼,每件拍品都有幾個到十幾個回合的競價,每件拍品最終成交價都遠遠超出了它的收藏價值。以42000元競得了兩個足球、一個排球的天津濱海產權交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洪林先生說:“我不在乎拍品的價格有多高,重要的是為這些孩子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四、公開透明,規范運作,充分展現了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這次“愛心成就夢想”大型助學活動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企業和個人積極主動地捐贈款物,這與多年來在天津民眾中有著良好信譽度的天津市慈善協會從始至終地規范運作和對讀者高度負責的《城市快報》全程高度透明地向社會披露活動信息是密不可分的。
7月5日“愛心成就夢想”大型助學活動啟動的同時,主辦單位就建立了“城市快報慈善助學基金”,制定了基金管理辦法并在《城市快報》上全文刊登。同時成立了由慈善協會和城市快報有關人員組成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資助條件、審查資助對象的資格、確定資助標準、監督捐贈資金的發放。
對于每一位報名申請資助的困難學生,慈善協會的工作人員都要認真審核戶口本、低保證、街道辦事處開具的困難證明、高考成績單、報考學校錄取通知和交費通知單,在提交管理委員會審核確定后,還將受助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報上公示。
對于活動中社會的每一筆捐款,都分別按定向捐贈和非定向捐贈計入專帳,專項管理,并及時在報上公示捐贈明細。
對于資助款的發放,分別采取了有捐助人代表和受助學生共同參加的現場發放和由捐助者親自發給指定的捐助對象的面對面發放兩種形式。每發一筆資助款,都由受助學生親自簽收,并要求他們在交納學費后,將學校開具的收據寄回慈善協會。為了給社會一個完整的交代,在活動后期,《城市快報》用了一個整版的篇幅,以“愛心存檔,慈善公示”為題再一次完整地將活動捐款和發放明細進行了刊登。這種從始至終認真、高效、規范、透明的運作,引發了社會各界良好的反響。一些長期熱心公益捐贈的人表示,主辦單位幫助他們實現了心愿;一些過去對公益組織心存疑慮的人表示,慈善協會的捐助活動信得過;一些企業和個人主動向慈善協會提出了作為協會會員的申請;一些成功人士表示不光自己繼續參加明年的助學活動,而且還要介紹一些朋友為慈善事業捐款。
這次助學活動的圓滿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天津市慈善協會和天津日報集團《城市快報》的同志們,他們決心繼續發揮慈善組織和新聞單位聯合的優勢,把“愛心成就夢想”作為品牌項目堅持做下去,幫助更多家庭生活貧困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圓他們的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