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為民
據報道,北京某三甲醫院眼科的何大夫走穴山東省莒南縣人民醫院,涉嫌為白內障患者做手術而導致10名患者視力喪失,被該院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擔10位患者49萬余元的賠償責任,并退還醫院曾支付的手術報酬5000元。但醫院沒有與何大夫簽訂合同,也無法出示支付報酬的證據。何大夫的代理律師則辯稱,何大夫確實擊了該院,但僅進行了技術指導,而非實際手術操作,且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近年來,圍繞醫生走穴的利弊,以及是否應使之公開化、合法化,引發了不小的爭論。筆者看來,走穴本身不應成為抨擊的對象,問題的關鍵在于應盡快填補法律上的漏洞,完善約束和規范機制,以平衡醫院、醫生、患者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首先,對兼職醫生應實行執業準入制度,要求其技術職稱達到一定級別等相關資質,這樣可以保證患者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其次,兼職醫生、邀請醫院、兼職醫生所屬醫院應該簽訂服務合同,基于“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除規定兼職醫生的職責、報酬外,尤其應該明確三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以及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一旦出現醫療事故,醫生、醫院都無法推諉責任,患者的權益將得到保障。筆者認為,此舉應成為醫生院外行醫的必須程序。
此外,為減少走穴導致的稅款流失,應制訂兼職醫生的勞務標準,將兼職醫生的稅收納入稅務部門的監督之下。為保障兼職醫生的利益,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建立相應的醫生兼職責任險保險制度,從而激勵醫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