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利 張建國
投資戰略是企業最根本的戰略選擇。但多數企業投資戰略的選擇沒有經過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僅憑感覺和運氣決策,造成投資成功率不高,效益不好。企業要改變這種狀況,在投資戰略選擇方面應遵循“三契合”原則。
一、投資戰略選擇與企業生命周期契合
理論研究和實踐均已表明,所有企業都表現出生命體的行為和特征,都會經歷一個初創、成長、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過程。這就是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生產、經營的重心和發展方向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投資戰略。
1、企業成長期的投資戰略。企業在初創期,最主要的使命是“站穩腳跟”,最大的困難是資金不足和資金周轉困難,投資戰略相對而言并不重要;進入成長期,經營收入的增加使企業有了發展、擴張的能力。為了加快發展速度、降低擴張風險,需要選擇適合的規模擴張戰略。
規模擴張主要是指產品銷售規模的擴大,途徑有:(1)市場滲透。就是通過“搶奪”競爭者客戶和挖掘新客戶,或者提高客戶使用產品的頻率,將現有產品更大量地投放到現有市場上。這是規模擴張最直接的方式,但它加劇了現有市場的競爭。隨著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的改變,現有市場普遍呈現收縮趨勢。(2)市場開發。就是把現有產品投放到全新的市場上,如將產品銷往其它地區、國家,或者其它目標市場;進入新市場,必然增加長途運輸和跨區域管理的成本,還可能受到當地消費習慣的“冷落”,甚至當地政府的“排斥”,所以風險很大,資金、技術實力不強,市場開發能力相對不足的企業,應審慎決策是否進入新市場。(3)產品開發。就是通過改進現有產品或開發新產品來提高市場占有率。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和長遠之計。因為對企業而言,市場是不可控的,而產品開發是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
一些企業會在成長期搶先進行多元化發展。但我們認為,成長期的企業應該進一步將主業鞏固和“做大”,而不是分散精力去“做多”;即使是為了搶占投資先機,也最好進行相關多元化發展。如果想當然地認為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在多個領域中復制,盲目進入自己不熟悉的不相關行業,就會得不償失。
2、企業成熟期的投資戰略。企業進入成熟期,市場份額、經營收入保持相對穩定,這時規模擴張的難度加大、空間有限,多數企業會選擇多元化發展戰略。
多元化發展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用途基本不同的產品或服務。根據不同產品之間的關系,多元化發展可分為:(1)相關多元化。即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技術經驗、銷售渠道和客戶群,增加與現有產品或服務類似的新產品或服務。這是企業在資金不充足,但生產、技術能力過剩時最容易被想到,也最容易實施的發展戰略。尤其是當企業正處于一個上升行業,相關多元化能夠鞏固企業在這個行業的競爭優勢。(2)不相關多元化。即增加與現有產品或服務沒有關聯的產品或服務,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不相關多元化通常是為了避免產品或服務單一、集中而增大的經營風險,但企業受利益驅動,不加選擇地進入有著豐厚獲利機會的任何行業,反而加劇了經營風險;企業家的另一種思維是“不知道哪塊云彩下面有雨”,所以多方出擊,但過分采取這種策略,往往損害企業的發展潛力。
3、企業衰退期的投資戰略。隨著先進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替代產品的涌現、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行業的興衰,企業在某些領域會逐步衰退,直至消亡。這時配合多元化發展戰略使用退出戰略,采取“邊進邊退”的策略,轉換產品,轉換行業,可謀求新一輪的增長。
退出即通過減少產量、削減研究和銷售人員、出售專利和業務等,從現有經營行業抽出投資。由于對白手起家行業的“眷戀”和僥幸心理,企業家會排斥從行業退出,認為這是一種經營失敗,而非戰略選擇。但當經濟不景氣、資源緊張、企業內部存在重大問題、產品滯銷、財務狀況惡化、政府對行業開始限制時,果斷退出才是明智之舉。
二、投資戰略選擇與企業外部環境契合
戰略的核心是組織與環境的協調,合適的投資戰略必然與企業外部環境契合。
1、宏觀環境分析。宏觀環境是對所有企業都產生不同影響的共同環境因素,主要有經濟環境、政策與法律環境、社會與文化環境、科學技術環境和人口環境等。由于宏觀環境過于復雜且不可控,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宏觀環境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分析,但應重點關注對本企業影響重大的一到兩項環境因素。如制造類企業應關注生產技術發展,服務類企業應關注人口就業水平、收入水平和文化差別。
2、行業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對企業投資戰略選擇有著直接影響。波特經典的五種力量分析模型認為,企業的行業環境由買方、供應商、潛在進入者、替代品和行業中的競爭對手所決定,企業需要分析產品對顧客是否有吸引力,替代程度如何,供應商的數量、規模和實力怎樣,行業內最強和最弱的企業,以及潛在進入者是誰,從而判斷行業的競爭程度和在行業平均利潤率之上的盈利前景。
3、金融環境分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投資和運用資金都借助于金融環境,企業必須善于利用各種籌資渠道、方式和投資機會,避開或減少它們可能產生的風險,促使資金均衡、有效地流動。
三、投資戰略選擇與企業內部實力契合
戰略有時又被定義為將企業占有的資源、掌握的技術等要素和環境提供的機會、帶來的風險等進行匹配,任何超出企業內部實力的投資戰略都是沒有意義的。企業家對企業本身的了解、思考,再加上員工調查、財務比率分析等方法,可以相對容易地找到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難的是如何結合內部實力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的結果,選擇合適的投資戰略。
著名的SWOT分析,要求分別列出企業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內部劣勢(Weaknesses)和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外部威脅(Treats),并相互匹配,從而選擇適合需要的戰略。其中:(1)優勢/機會組合是企業能夠利用內部優勢來抓住外部機會,是所有企業都期望的狀態;(2)劣勢/機會組合說明企業內部弱勢妨礙其利用外部機會,需要進行內部建設或改革;(3)優勢/威脅組合是企業能夠利用內部優勢來回避或減輕外部威脅,在外部威脅不可控的情況下,關鍵是要保持優勢;(4)劣勢/威脅組合說明企業處于危機,嚴格管理和退出是可行的戰略選擇。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精典汽車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