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海
創業者的素質往往是決定新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具備什么樣素質的創業者更可能獲得創業成功呢?
創業與創業者的內涵及其特征
成功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西方學者對創業及創業者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企業家就是創業者。比如,著名經濟學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是創新者、經濟變革和發展和行動者,是引進“新結合”的經濟人物。這里的“新結合”包括新產品、新生產方法、開拓新市場、利用新原料以及經濟部門的重新組合。其中創新與新結合是核心。夏皮羅認為,企業家的行為包括“首創精神、組織或重組社會的或經濟的機制以及將資源轉化為可獲得和利益、承受風險或失敗?!睒s斯代特認為,“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的財富的動態過程。財富是由這樣一些人創造的,他們承擔資產價值、時間、事業承諾或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風險。他們的產品或服務未必是新的或唯一的,但其價值是由企業家通過獲得必要的技能與資源并進行配置來注入的?!彼沟傥纳瓕ζ髽I家的定義已經幾乎就是對創業者的定義了,斯蒂文森等人的定義強調創業是一個過程:“創業是個人———不管是獨立地還是在一個組織內部———追蹤和捕獲機會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其當時控制的資源無關。”
因此,創業者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創業者與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其屬于開創型的人。二是創業者在現有事業領域具備獨到的眼光,使其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三是在人們所熟知的領域,以他人所沒有的奮斗精神和卓絕努力做出非同凡響的業績。四是在人們熟知的領域形成新的模式。當然,還有學者把創業者的特征界定為敬業、進取、不落俗套、把握機會等。
成功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及其要求
首先,要有創業意識,時時刻刻在尋求機會,不斷進取。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動力作用的個性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心理成分,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創業意識不是憑空形成的,也不是靠一時沖動產生的,而是需要創業者在創業實踐活動中不斷磨練、積累和升華。創業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源于人的強烈的內在需要,這種內在需要是創業活動最初的誘因和動力。創業需要是創業意識的最低層次,如果沒有創業的需要,就絕不可能產生創業行為也決不可能形成更高層次的創業意識。當然僅有創業需要也并不一定有創業行為,只有當創業需要上升為創業動機時,才能形成創業者竭力追求和獲得最佳效果和優異成績的心理動力。創業需要是創業意識的最低層次,如果沒有創業的需要,就絕不可能產生創業行為也決不可能形成更高層次的創業意識。創業動機就是推動創業者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備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和動力。創業理想是創業意識的高級形式,是創業者對未來奮斗目標向往和追求的,較為穩定和持久的心理品質,有了創業理想即創業意識,創業者的創業行為就會充滿朝氣和活力,產生克服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使創業者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其次,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企業家精神。19世紀的西方經濟學家把生產要素分為土地、勞動和資本,后來,第四種生產要素———“企業家才能”被發現。在熊彼特創新理論中,強調了企業家有創新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他認為,只有那些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遠見卓識和拼搏能力,對發明或資源開發高瞻遠矚,對洞察其經濟潛力具有特殊天資并使其在投入使用后不斷臻于完善的人,才能稱之為企業家。企業家精神是我們社會中不可缺少,極其珍貴的一種精神財富,同時也是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的。企業家精神主要包括創新精神、競爭精神、契約精神、信用精神、民族精神和未來精神等。創業者之所以能夠創業,就在于他的創新精神。要創業,就不能墨守成規,亦步亦趨,老是重復別人做過的事,而應當以新立足,以奇取勝,做出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業。競爭精神,這是創業者真正的活力所在,創業誕生于競爭之中,尤其在當今社會中,競爭更為激烈,創業者只有具備競爭意識,才能在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的角逐中捷足先登。契約精神,要求創業者必須講求信用。信用實際上是企業家的生命,維護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就應像保護自己的雙眼一樣,在企業經濟交往活動中,以誠信為本,是創業者必須追求的一種基本精神。市場經濟既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又是法制經濟。成功的創業者都應有一種強烈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再次,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不同常人的個人素質。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包括心理素質、思維素質、文化素質、政治素質等多個方面。創業者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自信、樂觀、能夠承受一定壓力、具有較大的雄心等方面。自信心是任何一個創業者取得成功的前提。特別是在從事某些前所未有的創業活動時,其創業的新穎性,勢必會有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會招來冷嘲熱諷,自信心就成為創業者的精神支柱。自信心和樂觀是密不可分的,樂觀是自信心的支撐點。沒有樂觀的態度,自信就難以支持,更談不上持久。創業者的思維素質包括邏輯思維、直覺判斷以及思維敏感度等層次。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不可能成為創業者。創業者的文化素質,應當在具有豐厚知識的基礎之上,盡可能做到廣博、全面、綜合。作為創業者,要取得成功,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不能只埋頭創業,不抬頭看路。他不僅是事業的實干家,同時也是具有清醒政治頭腦,富有政治眼光的創業領導人,他要時刻把握企業的社會主義方向,使自己的經營活動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
最后,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卓越的能力。創業者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推銷能力、公關能力等多個方面。觀察能力和思想敏感程度緊密相連,是思想敏感程度的實踐表現。任何創業,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不能發現問題,就無從創業,作為創業者,要善于從常規中發現例外,從正常中發現反常,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從挫折看到成功。只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克服視覺中的“盲點”,才能設計出自己的創業方案。創業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決策能力,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創業者還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通過協調、溝通、領導、指導等手段形成集體合力的能力。所謂推銷,就是創業者實現自己所創造價值的過程,任何創造,都要用之于社會,使他人得到所創造的果實。如果創業者需要具備基本的推銷能力。創業者的公關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溝通,使他人認識自己所創造價值的能力,在各種傳播媒體日益發達,社會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創業者的公關能力越來越重要。
成功創業者所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對創業者成功的個人因素進行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我認識。創業者并不是天生的,任何人只要他具備一定的條件,通過相應的努力,都有可能成為成功的創業者。
其次,不要忽視還有一些導致創業者創業失敗的因素。有學者總結為二十大因素,即熱情不足、適應能力差、缺乏自信或過于自信、三心二意、意志不堅定、過于依賴機遇、缺乏個人威信、貪得無厭、缺乏創造性、目標不明確等。還有的學者概括為八大類型,如性格莽撞、頭腦簡單、過于自負、缺乏管理經驗和實踐經驗、追求完美、性格懦弱、漫無目的等。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創業者要成功創業,必須努力克服上述缺點。
第三,教育對創業者的成長至關重要。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對于創業者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盡管獲得正規的學位并不是成功創業的必要條件,比如有人以安得魯·卡內基、亨利·福特等這些高中輟學者的成功證明這一點。但我們仍然認為教育確實能為創業者形成一個有說服力的個人背景,尤其是在所受教育和創業的領域有關系的時候。美國《創業-1990》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的創業者中48%受過職業培訓或學過管理課程,72%擁有本科學歷,52%擁有研究生學歷。
最后,成功創業者的社會背景。家庭背景、工作經歷、個人價值觀、年齡、專業和精神支持網絡等因素也是值得重視的方面。
總之,創業者是企業的靈魂,創業者的素質是決定新創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企業創始人都應具備創辦企業所應具備的企業管理經驗和有關知識,具備成功開創一個企業應有的素質和能力。
(作者單位:西安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