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幾個朋友去K歌,本來挺高興的一件事,但出了歌廳就立刻泄氣了。
同黨中有兩個騎車的,一個人的車丟了,另一個在車上加了很堅固的鎖,但情況還不如丟車來得痛快——賊惱羞成怒,把她的鎖給弄變形了,鑰匙已無用武之地,只好搬著車找鎖匠。鎖匠也無計可施,女孩只好打車回家。
道家人的《南華真經》中曾經有過這么一句,說“盜,亦有道”。
雖然沒有再詳細說會是什么樣的一個道,但我想,無非應該是劫富濟貧,那些像樣點的大盜,偷人家之前還要先下一道預告書之類的吧。
由此看來,現代賊與古代還是有相當的差距。
古時候的賊,似乎不大喜歡搭團結伙,單槍匹馬的看上什么喜歡的,就開始盤算著哪天可以趁著風高月黑一試身手。沒有先進的技術與武器,憑著過人的技藝和運氣,雁過留名。
如今的賊,往往成群結隊,一人上手,群人掩護,而且還背著一包武器,從鉗子到卡子到扳手,能想到的基本在那個包里都能找到。
由素質來看,古時的賊是劫富濟貧,或者最起碼是只取富人的不偷窮人的。如今的賊,偷自行車的比偷汽車的要多很多,也沒有聽說哪個名盜把偷來的錢分給街坊鄰居或者是捐給慈善事業。那時的賊,偷不到的就罷手。如今的賊,偷不到的,也要毀。我偷不到你的車,我讓你也騎不了。最近和賊有關的電影出了很多,比較典型的就是“天下無賊”和“十一羅漢”(ocean's eleven)(還有十二羅漢(ocean's twelve))。十一羅漢與十二羅漢里的那群賊,只偷無價之寶,不會傷及平民百姓的利益。至于“天下無賊”里的賊,更像當下的賊。喪盡天良來謀取利益,甚至不惜取人性命,雖然電影最后還是俗套地展現了一些賊的良心發現,但只要賊心不死,天下豈會無賊?
不過話說回來,不論是什么樣的賊,總是越少越好的。古人除了“盜亦有道”,不是還說過有“夜不閉戶”的境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