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美國被評為品質不佳的韓國“現代汽車”,是如何脫胎換骨、品質排名快速竄升的呢?
從“劣質品”到“全美問題發生率最低的車子”
1998年,美國一位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曾經在節目中開玩笑地宣布“全世界十大惡作劇”,其中第八項是“在一臺車的控制面板上,貼上現代汽車 ?穴Hyundai?雪的標志。”他揶揄韓國現代汽車的品質不佳,惹得觀眾笑聲連連。
7年后的今天,這個玩笑已經不再適合,該笑的人換成了現代汽車的主管。1998年,韓國現代汽車的銷售量排名全球第12位,賣出了130萬輛車子。不過,就在同一年,這家韓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公司,由公司創辦人的兒子鄭夢九接下董事長的棒子,公司開始從下坡路轉至上坡路,去年名次爬升至第七名,賣出了310萬輛車子,6年內銷售量成長了2.4倍,利潤成長了4倍。近5年來,現代汽車的年營收總共成長了20%,表現備受矚目。
除了銷售數字,現代汽車在品質上也換了新衣。美國民眾買車常會參考的調查報告,最近評選現代汽車的Sonata車款為全美問題發生率最低的車子,每100輛中只出現兩個問題。在另一個消費者參考指南J.D.Power and Associates的品質調查中,6年前現代汽車的排名還是敬陪末座,去年就已竄升到第二名,只落后豐田汽車,而與本田汽車并駕齊驅。
用事實證明品質是生存的關鍵
美國《時代》雜志稱,現代汽車交出的成績為“汽車業史上最令人吃驚的轉變之一”。公司推出一系列流行、平價、可靠的車子,在世界幾個主要的市場,成績都緊追在知名品牌之后。
現代汽車之前走過的那段下坡路,一大主因在于公司重“量”甚于重“質”。1986年,當現代汽車首次進入美國市場時,曾經因為不到5000美元的售價,成為搶手產品。但是消費者很快發現一分錢一分貨,車子的品質有問題,常常需要更換零件,銷售量因此直往下掉。
現在公司將重心轉移,從快速便宜地制造車子,改為要求品質。鄭夢九掌舵之前,長期在現代汽車的售后服務部門工作,他掌舵之后告訴員工:“品質是我們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關鍵,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一定要把它做13好。”
鄭夢九跨出的第一步,是將高層管理團隊換血,以專業工程師取代錙銖必較的生意人。公司裁減1/4的員工,賣掉周邊事業,聚焦在汽車核心產品上,并雇用大量的顧問,以全球最好的汽車公司為標竿。美國《新聞周刊》指出,與亞洲金融風暴后再起的許多韓國大企業一樣,“現代”也有了新的西式容顏,由專業經理人登場,替代家族式企業結構。在印度,為了讓習慣綁頭巾的民眾,擁有舒適的開車空間,現代汽車將車頂加高;在美國市場,公司則派出工作團隊,以了解當地的氣候、路況、開車習慣等。
接著,鄭夢九采用系統性的做法改善產品品質。他每個星期的工作,都是從召開品管會議開始。每星期一早上,工程師、設計師、供應商、工廠主管等,必須和他開會3個小時,為產品的品質把關,有時候他們會邊開會,邊在旋轉臺上展示車子,讓大家可以親眼看到問題,而不只是紙上談兵。
到目前為止公司的品管部門成長了10倍,達到1000人,并且要直接向鄭夢九報告。為了鼓勵員工提供改進意見,只要意見獲得采用,公司就會給予獎勵。現代汽車在漢城附近的工廠,員工已經提供了2.5萬個意見,其中30%被公司采用。有一位員工建議,公司的兩種車款可以共享相同形狀的備胎,公司為此發給他500美元的獎金,這個點子一年就能為公司節省10萬美元。
去年,現代汽車在韓國延遲兩個月推出一款新車。因為公司想要擁有足夠的時間,在車子上市前改進50個小瑕疵。例如車頭燈旁的金屬片,長度短少了不到0.1厘米,雖然肉眼看不出來,而且也不影響車子的運作,公司還是努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一位品管經理告訴《福布斯》雜志,如果是5年前,公司可能不會去處理這個小問題,為了追求零缺點,公司選擇慢兩個月上市。
創新做法說服顧客
在品質之外,為了讓之前對公司印象不佳的顧客再上門,現代汽車也采用了一些創新的做法。1999年,公司開始提供10年的保修,以重建顧客的信心,期限之長業界首見。當時外界有人質疑,這個做法具有風險,現代汽車可能要賠大錢。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一位高層主管還曾打趣說,保修期可能會比現代汽車本身的壽命還長。
但是幾年下來,實際的情況卻給了“現代”一劑強心針。由于品質改善,雖然保修期延長,但是公司在提供保修上的支出比例卻逐年減少。延長保修期前,這部分的支出占公司年營收的5.7%,現在下降到1.8%。
除了保修期是當時業界最長的,現代汽車公司也向高價汽車看齊,免費附贈一些汽車用品和配備。以明年將在美國上市的一個現代車款為例,配備6個安全氣囊(比一般車子多2個),以及音響和MP3,還有先進的防盜系統,所有配備連車子售價不到2萬美元。
不過,現代汽車近來的成績雖然耀眼,但市場定位還不夠穩定。以美國市場為例,現代汽車的車子比豐田類似款式的車子便宜10~15%,售價低當然利潤也比較少,因此,去年公司的營收雖然成長了10%,利潤卻只成長了2%。
如今,現代汽車的設計策略團隊開始在一些專案上與韓國三星及 LG的設計師合作,希望找到能夠提升產品形象的顏色及線條等。現代汽車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說服顧客愿意為公司的產品付出更高的價錢,才能在利潤上進一步發威,讓公司持續“開”在上坡路。(一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