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利是美好的,它顯示了我們的人民對于民主程序的責任心。但我們面臨著更為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如何使人民生存下去,如何讓被押人員出獄,如何制止以色列對巴人民的軍事行動,如何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家。
一場只有128萬人投票、但卻吸引了整個世界關注的大選之后,一個曾走進過我們視野的人物成為世界政治舞臺的焦點。他的再次登場,將開啟一個時代的序幕……他,就是馬哈茂德·阿巴斯,新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勝利是美好的,它顯示了我們的人民對于民主程序的責任心。但我們面臨著更為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如何使人民生存下去,如何讓被押人員出獄,如何制止以色列對巴人民的軍事行動,如何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家。”阿巴斯說。
2005年1月9日深夜,在拉馬拉巴解組織總部,一頭銀發的阿巴斯滿面笑容地出現在慶祝選舉獲勝的晚會上。面對數百名支持者,阿巴斯情不自禁地舉起雙手打出了兩個V字手勢。同樣的地點,同樣象征勝利的V字手勢,同樣熱烈的支持者……惟一不同的是昔人已逝,物是人非。阿巴斯當然沒有忘記,這一天是戰友兼兄長阿拉法特去世整整60天。“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謹以此次勝利獻給已故的兄長和總統———亞西爾·阿拉法特的靈魂。”阿巴斯曾這樣提議。
1月10日,巴勒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公布了選舉的最終結果:阿巴斯以62.3%的高票成為全體巴勒斯坦人的新領袖。1月15日,69歲的阿巴斯宣誓就職。
一場大選,讓頭裹黑白格頭巾的戰士走向了歷史深處,也讓身穿西服的新領導人逐步走上前臺。阿巴斯的順利當選毫無疑問地給這片充滿仇恨與殺戮的土地又帶來了一線走向和平的轉機。
然而,衣著考究、總戴一副茶色眼鏡的阿巴斯對于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道路有著自己的看法。擁有莫斯科東方學院以色列研究碩士學位的阿巴斯是巴解內少有的以色列專家。在法塔赫內部,有一段時間氣氛非常緊張,比如在巴以和談前僅僅閱讀一下以色列書籍就會被批評和譏諷。但阿巴斯從來不顧這些,堅持潛心研究以色列社會。在研究過程中他堅定了一個信念:流血對抗沒有好處,最終必須和以色列共處!一貫主張和談的阿巴斯也因此被稱為“巴勒斯坦的佩雷斯”。
2004年12月16日,沙龍在政治演說中向巴勒斯坦新領導人表現出一副友好姿態。然而阿巴斯并沒有接過沙龍拋來的繡球,就在第二天他指出:“沙龍吞并約旦河西岸并占有整個耶路撒冷的企圖才是阻止和平努力重新開始的最大障礙。”
2005年1月4日,以軍在加沙打死幾名巴勒斯坦人后,阿巴斯憤怒地稱以色列為“猶太復國主義敵人”。他第一次公開稱贊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為“自由戰士”,聲稱決不會將槍口對準他們。“巴勒斯坦必須以1967年中東戰爭前的邊界建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我們絕不會拋棄因以色列侵略而流亡的400萬難民,他們終有一天會實現返回家園的夢想。”這是阿巴斯在大選前接受意大利《晚郵報》專訪時的明確表態。
1月10日,當選后第一天的阿巴斯在收到雪片般賀電的同時,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就在當天,以色列總理沙龍向一度被認為是“最可以打交道的對象”的阿巴斯發出了警告:以色列不會因為巴勒斯坦一時興起就同意停火,阿巴斯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還要接受考驗。而沙龍的背后,當然還站著美國總統布什。
對于來自外部的壓力,阿巴斯不會毫無準備,但緊接著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也給阿巴斯出了道難題。10日下午,哈馬斯和杰哈德的發言人相繼表示:將繼續走抵抗和圣戰的道路,不會在以方暴力升級的同時討論停火。歷史又一次將阿巴斯推上了萬眾矚目的位置,但留給他的活動空間依然很小。而面對內外雙重擠壓的阿巴斯,中東問題最關鍵的調解方美國究竟能夠給他多少公正的喘息機會,這也將是決定阿巴斯能否在重壓之下走好鋼絲的關鍵。
去年諾貝爾頒獎典禮上,黑人音樂家庫克在一曲《轉機即將到來》中唱道:“有時候,我以為自己支撐不下去,但我知道,轉機快到來了,是的,快來了......”
投票之后的巴勒斯坦民眾,心態又何嘗不是這樣?然而巴勒斯坦著名作家侯拉尼說得非常好:“大選只是中東問題最弱小一方發生的變化。人們對阿巴斯的期望太高了,阿巴斯肩上的擔子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