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親美主義
Anne Applebaum(《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編委會成員)
《外交政策》
2005年7/8月刊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出版
當前世界反美主義流行。皮尤研究中心2004年3月的一項民調顯示,62%的法國人、59%的德國人和34%的英國人對美國抱有“非?!被颉盎蚨嗷蛏佟钡牟挥押脩B度。2005年1月BBC發布的一項民調也顯示,54%的法國人、64%的德國人和50%的英國人認為美國對世界有“負面影響”。然而,即便是現在,一些國家的民眾仍繼續對美國表示支持。上述的BBC民調同樣指出,38%的法國人、27%的德國人、40%的中國人和42%的巴西人認為美國“對世界有正面影響”。親美主義的存在與親美人士的年齡、性別、收入、受教育程度及母國狀況等因素有關。這些親美人士在本國可能構不成多數,但他們可以向政府施加壓力,從而支持美國的對外政策。這些人的數量會隨美國的政策或升或降,值得精心培養。陳文鑫

恐懼和希望:美國與全球安全
Gordon Adams(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外交官雜志》
2005年6月刊
美國外交官協會出版
美國目前的政策專注于伊拉克和反恐,這將使美國陷入一種長期的不安全。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促使下,為防止美國利益受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武器或恐怖主義的損害,美國已開始使用先發制人的手段,并在全球積極擴展民主。但將上述這兩項威脅作為國家安全的全部只會把把事情弄得更糟。目前伊拉克已成為恐怖分子的滋生地和培訓地,一些國家也仍在積極獲取核技術。同時,布什政府還忽視了國際安全事務中某些具有影響力的暗流,這些暗流將繁殖恐怖主義,并加大對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武器的需求。成功應對這些暗流要求美國充分發揮領導藝術,長期與其他國家及組織進行合作。對于自己可能對世界造成的影響,美國需要進行深刻反省。黃 放

如何解決朝核問題
Arthur Waldron(華盛頓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副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
《評論》
2005年6月刊
美國猶太委員會出版
朝鮮樹立了小國成功成為核國家的不好先例。有觀點認為,在六方會談框架與中國的壓力下,只要國際社會給予朝鮮經濟和安全上的充分保障,朝鮮就會放棄目前的核計劃。但事實證明這種外交努力很難奏效。朝鮮不會輕言放棄,中國的影響力也不應被神化。美國應接受朝鮮已經擁有核武器的現實,并在外交努力和軍事打擊這兩種選擇之外進行更多戰略上的分析。韓國和朝鮮在歷史及文化上有很深的淵源,如果朝鮮半島實現統一,進而推行民主政治,朝鮮核問題可能得到較為妥善徹底的解決。美國應在這一進程中扮演積極角色,并力爭使統一后的朝鮮半島更多地傾向于美國和日本。姚 琨

“不明股東”:石油公司對俄羅斯銀行業的影響
Andstasia Gnezditskaia(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學者)
《歐亞研究》
2005年5月刊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出版
俄羅斯銀行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資本化程度最高的一部分銀行被石油公司擁有或控制。通過控制杜馬和賄賂中央銀行官員,石油公司不僅能在立法層面左右銀行業改革,還能在微觀層面直接影響銀行運作與監管。俄羅斯中央銀行至今沒有結束“石油銀行”不披露股東的慣例,因而有“不明股東”一說。由于有石油公司做支撐,“石油銀行”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沒有必要參與競爭,便游說監管當局對競爭加以嚴格限制,這對銀行業產生了不利影響。目前俄羅斯銀行業整體上資本化程度還很低,管理薄弱,競爭力不強,但“石油銀行”并非銀行業惟一有能力采取集體行動的利益集團,他們能否長期維持這一現狀目前還難以判斷。劉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