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段】
(出示一組分數:5/8、3/4、8/25、8/45、5/12、11/40、11/70、3/22,要求:(1)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它們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2)根據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把分數分成兩類。指名匯報。)
3/4=0.753/22≈0.136
5/8=0.6255/12≈0.147
8/25=0.328/45≈0.178
11/40=0.27511/70≈0.157
師:大家認真觀察、比較,為什么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卻不能?這里面有什么秘密,秘密在哪里?
師:請大家猜一猜,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到底與分數的哪一部分有關系呢?
生:我認為與分數的分子有關。
生:我認為與分數的分母有關。
生:我認為與分數的分子、分母都有關。
師:那么,大家想一想,用什么辦法來證明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生答。)下面,大家認真觀察這些分數,再想一想是與什么有關,能否說出理由。先在小組內交流。
生:我們認為:一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與分子沒有關系。因為5/8、5/12的分子都是5,但5/8能化成有限小數,而5/12卻不能。由此可以推斷,一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與分數的分母有關。
生:我們認為:如果一個分數的分母擴大一個整數倍,能化成10、100、1 000……也就是說這個數的分母是10、100、1 000……的約數,這個分數就能夠化成有限小數。
師:你們能否講出其中的理由嗎?
生:因為10、100、1 000……的約數擴大一定倍后可變為10、100、1 000……而分母是10、100、1 000……這樣分數當然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了。
生:我們認為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是跟分母有關,如果這個分數的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而不含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被化成有限小數。
師:你們依據什么?
生:我們是從上面幾個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得出的。
4=2×2
8=2×2×2
25=5×5
40=2×2×2×5
它們的分母分解質因數都只含有2或5,或2與5,沒有2與5以外的質因數,這樣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師:大家認為他講得有道理嗎?
生:我們認為他講得是正確的。如果分母是10、100、1 000……它們都能化成有限小數,分母所含有的質數也只含有2或5,這與他講得是一致的。
師:大家都同意這一種看法: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它的分母就只含有2或5這兩個質因數,不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
師:(出示7/35、9/24)請判斷能否化成有限小數?
生:7/35、9/24不是最簡分數,把它們約分后,同樣可以遵循上面的規律。
師:誰能把判斷一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完整地說一遍?
【評 析】
1.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掌握“活”的知識。
本節課教學,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先是通過計算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再把這些分數根據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分成兩類,然后觀察比較。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和充裕的探究時間。在驗證自己的猜想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有的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發現秘密是在分數的分母;有的是把分母擴大整數倍后,分母變成了10、100、1 000……也就是說這個數是10、100、1 000……的約數,說明秘密是在分數的分母;也有的直接將分母分解質因數,發現了分母分解出來的質因數只含有2與5。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經歷知識探究過程,發現并理解所學知識。
2.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
我們教師的任務不只是把書本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知識,使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尋找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秘密所在。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東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