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明年姚明和小斯塔德邁爾這兩個中鋒的代表人物都能獲得天價合約,也無法改變中鋒日漸衰落的趨勢。所謂“物以稀為貴”,很悲哀。
其實談起中鋒,他們一直都是主宰NBA比賽勝負最重要的人物,因為他們將NBA的籃球比賽“拔高”到了異于常人的地步。如果說NBA的后衛是籃球場上的精靈,那么這些又高又大、卻身手敏捷的家伙站在三秒區中就宛若天神,而他們也的確是天賦異稟,充滿著統治力。也許正是因為中鋒的威懾力實在是太大了,因此NBA必須想方設法從規則中去限制他們。但如今,這一切卻都漸漸成為歷史,如同被深埋在地下的亞特蘭蒂斯文明一般,在未來的某一時刻,我們只能從聯盟珍藏的典籍中去緬懷他們昔日的無限風光了。
由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湖人隊中鋒喬治·邁肯獨步天下 、到五六十年代的張伯倫與比爾·拉塞爾纏繞多年的頂級對決,還有七八十年代的賈巴爾、大衛·湯普森和摩西·馬龍(嚴格說來,老馬龍更像是個大前鋒)的三足鼎立。而到了九十年代,聯盟中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六大中鋒”(奧拉朱旺、奧尼爾、大衛·羅賓遜、尤因、莫寧和穆托姆博)的盛世局面。是的,這些偉大的中鋒都是憑借自己獨特的風格來打出一片天的,比如“天勾”、“大夢舞步”、“熱辣辣的火鍋蓋帽”,這些中鋒的絕世經典動作,都是我們在歲月長河中難以忘懷的饕餮大餐。所以他們都堪稱是NBA史上里程碑式的偉大中鋒:拉塞爾革命性地將蓋帽升華為一種藝術、并首次引入到NBA的技術統計中自不必說,而喬治·邁肯、張伯倫和奧尼爾更是迫使聯盟的規則幾度修改。
但現在一切都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也許十年后,五號位就會永遠地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這話絕非危言聳聽。請看,奧拉朱旺離開了、接著是尤因和大衛·羅賓遜,如今的莫寧也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至于中鋒群中為數不多的驕傲奧尼爾,很明顯,他正在走下坡路,否則他也不會甘愿放棄下賽季高達3000多萬美元,并美其名曰是什么“一切都為球隊的未來著想”。還有姚明,我們相信,他其實并不會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什么。于是仿佛在一夜間,杰出的中鋒就在NBA銷聲匿跡了,現在NBA中能點出名來的出色中鋒(請注意,僅僅是出色而并非偉大),除了奧尼爾與姚明外,恐怕再無人具備上榜的資格了。而眾所周知,“大鯊魚”已逐步進入其職業生涯的黃昏時段,后者更是我們中國出產的NBA“舶來品”。提起“舶來品”這個名詞,我們真的無法忽視現在NBA中一些還“勉強”數得上可以的中鋒,他們其實大多都是海外球員出身:鄧肯是美屬維爾京群島人,迪瓦茨是前南斯拉夫人,今年全明星賽東部先發中鋒、黃蜂隊的馬格洛伊爾是加拿大人,伊爾戈斯卡斯是立陶宛人、波塔潘科是烏克蘭人。甚至我們的這種標準再降低一點,馬刺隊的另一當家中鋒內斯特洛維奇也是斯洛文尼亞人……這無疑是個可怕的信號,但美國本土中鋒的極度匱乏卻并不是問題的實質。

請你先回答一個問題,寫出一個美國本土自產的、年齡少于30歲的優秀中鋒的名字!這個問題可能讓你抓耳撓腮了吧,實際上自奧尼爾之后,聯盟里就再沒有什么養眼的人了。可能惟一值得我們提及的就只有國王隊的中鋒布拉德·米勒。米勒有著極為穩定的高位策應、中距離投籃及團隊觀念,同時籃下又肯拼肯纏,而且更為難得的是這位老兄并非循規蹈矩之輩。但即便如此,按照傳統一點兒的眼光來看,以前這個成績對中鋒來說也只是剛剛及格,還遠遠談不上優秀,但現在他已是自奧尼爾之后惟一能抗起美國本土中鋒大旗的標志性人物了。也許有人會說:“嘿,伙計,你是不是把小奧尼爾給忘記了?”沒有,我沒有忘記,但你要知道,杰梅因嚴格說來其實更適合打大前鋒,而且當年開拓者選秀就是看中了他是大前鋒。其實這又反應出了一個令人憂慮的現實:在NBA中正是無人可扛內線,所以才使小奧尼爾、本·華萊士和戴爾·戴維斯等標準的大前鋒,被迫從四號位打到五號位。是的,你能想像東部最佳中鋒“大本鐘”華萊士僅僅只有2.08米的身高嗎?在以前,教練把他放在大前鋒都會覺得“欠揍”。其實這種趨勢并不奇怪,四五年前聯盟中出現了一大批搖擺式的“前鋒群”,擺明是具備打大前鋒的身體條件,卻偏偏總是面對籃筐,更多扮演移動迅速的小前鋒角色。你覺得這很奇怪嗎?問問加內特吧,當初他在1995年剛剛進入NBA時,最擔憂的并不是什么薪水合同,而祈求球隊不要把他改造成背對籃筐作戰、看起來似乎很是笨拙的大中鋒。無疑,中鋒陣地的全面淪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在過去的四十余年中,中鋒的得分正在可怕地逐年減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占球隊先發球員得分的19.3%和八十年代的18.3%掉到了到了九十年代的16.9%,而在新世紀的頭四年,這種頹勢已暴跌到14.8%。
也許曾無比輝煌的中鋒時代真的已盛景不再,其實縱觀近十五年的NBA強者格局,偉大中鋒們所以能七奪總冠軍(火箭隊兩次,湖人隊三次,馬刺兩次),看上去更像是打喬丹不在的擦邊球。因為眾所周知,得分后衛出身的喬丹的另一個偉大貢獻還在于,他打破了中鋒們以往戰無不勝的神話。好了,讓我們的視線再落到奧尼爾身上吧!他在比賽中永遠不會像姚明那樣拉到外線作戰。因為以前菲爾·杰克遜總是習慣于叫他跑到場上的低位,因為在那里他可以輕松地擊敗任何對手。“因為我是大個子,一切就是這樣簡單”,奧尼爾說。但在今天的NBA,在對方的三秒區內,已很少再有奧尼爾這樣的軸心人物了。事實是,已很少有中鋒喜歡傻站在禁區里了,因為這樣太傳統,不夠酷。恰恰相反,那些家伙們似乎更喜歡在籃筐側翼的范圍內得分,有的甚至會拉到15英尺的中遠距離跳投,甚至像身高達到2米26的中鋒姚明,也擁有了像后衛一樣的妙傳和中距離投射的高超技巧。毫無疑問,奧尼爾絕對是現在聯盟中僅有的單憑禁區低位強攻就能把對手搞定的中鋒,而這種最具統治力的打法,才是中鋒最傳統的東西。是的,沒有誰可以真正和奧尼爾對抗。當他被問到自己是否能是最后一個傳統的偉大中鋒時,奧尼爾的語氣顯得毫不遲疑。“當然,我絕對相信自己是最后一個,絕對是。”
那么傳統中鋒的統治力又是如何一步步失落的呢?

1.首先,很多美國籃球天才們似乎從小就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當他們發動進攻時,越來越多的球員僅僅滿足于在18英尺左右的位置進行中距離跳投,而不愿鉆入籃下甚至嘗試難度更大的過人強吃對手。但如果他是一個大個子呢?他一樣必須學會如何在外圍迂回作戰。按照諾維斯基的描述,這一情況即使是在他的祖國德國也屢見不鮮。“那是一種開放式的比賽,你甚至看不到大個子們背對籃筐作戰”,德爾克說。無疑,這種甚至波及全世界的趨勢,使得中鋒絕跡的跡象更為明顯。NBA的球探們不得不到NCAA中去發掘好中鋒苗子,但他們找到的往往是像騎士隊布澤爾、太陽隊斯塔德邁爾這種身高不夠、卻在籃下經常行中鋒之實的球員。但就是這樣,他們也已經很是滿足了。但問題是,他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滿足嗎?也許再過幾年,連這樣身高不夠、但還有些噸位的好苗子都找不到了。
2.傳統型球員的打法不再引以為榮。你在ESPN電視網上最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當然是激情四射的大灌籃。而你最為欣賞的球員類型又是什么?當然是那種像加內特、鄧肯那樣在場上幾乎無所不能的球員。換句話說,如何成為一名全能戰士,是現在聯盟里很多球員的終極奮斗目標,而事實上,近幾年所謂MVP的評選結果也在遵循著這一思路。為什么人們總是覺得K.G的數據統計很恐怖?那就是因為他幾乎什么事情都能干,畢竟像以前奧拉朱旺那樣,打著中鋒的位置,居然搶斷都能排進史上前十位,實在是太過難得了。“你必須向更為全面的方向發展” ,加內特說,“現在很多大個子們也不得不這樣做”。總而言之,你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的是全面性。這已成為NBA目前最流行的詞匯。同時它也是NBA負責提高球隊實力的總經理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詞。菲尼克斯太陽隊的主席和總經理布賴恩·克蘭杰羅說:“如今的NBA比賽就是比全面性。如果你有一個把一個位置打得非常好的純粹中鋒當然很好,但是這樣的隊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們的比賽正向著全面性的趨勢演變,我需要能力更全面的球員。”費城76人隊總經理比爾·金也同意克蘭杰羅的觀點:“全面的能力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比賽規則不斷改變的時代。比賽正在從力量型向技巧型轉變,現在的球員要能適應多種位置。”

3.NBA的規則已改變了很多。其實直到2001—2002賽季,聯盟里還很盛行人盯人式的防守。但現在,區域防守已成為合法的戰術。這就意味著大個子們在內線拿球時更多只會成為球隊的中轉(就像第二個“公牛王朝”中的盧克·朗利所做的那樣)。而在內線切入機會大為減低的情況下,更多地在外線作戰,也成為了現在很多NBA球員迫不得已的首選。所以奧尼爾本賽季經常會抱怨自己得到的進攻機會太少,姚明也總是在火箭隊的快攻中做毫無意義的“折返跑”練習,甚至在全明星賽上幾乎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但現在就是流行“犧牲中鋒”的打法,他們的抱怨改變不了這一流行趨勢。另外一點,現在很多球員都發現如果自己真的是一個傳統型的中鋒,那就會是很痛苦。你是愿意在低位自由的投籃,還是幾乎沒有什么觸球的機會、而任憑隊友們在外線胡亂發飚?看起來這個問題似乎是很難回答的。“很多人可能不喜歡這種打球方式”,奧尼爾說,“當我回到賽場上時,比賽將會變得完全不同。”其實奧尼爾的意思是說,傳統的中鋒戰術可以贏得比賽,但卻也會拖慢比賽節奏,使一切看得很難看。
基于現在的NBA情況,也許未來姚明不需成為奧尼爾那樣傳統的低位中鋒,他也一樣可以從容地統治比賽,而這也正是聯盟主席大衛·斯坦恩對姚明發出的忠告。

想要盡力去挽回中鋒的無情失落,這就涉及到“傳承”的話題。幸好在這方面,火箭隊已走到了眾人的前面,早在兩年前,他們讓尤因擔當助理教練,專門負責姚明、以便不斷提攜“小巨人”的每一步成長。但顯然,火箭隊有“傳承中鋒文化”的傳統,其實早在1984年,新秀“狀元”奧拉朱旺在夏天的訓練營里就接受了前任火箭隊中鋒摩西·馬龍的悉心指導。要知道,摩西·馬龍是NBA史上總進攻籃板的紀錄保持者,而在總籃板紀錄上也排名前列。后來發展的事實表明,這段珍貴的指導的確大大鞏固了“大夢”的中鋒技巧和籃板能力,也才有了日后的九十年代第一中鋒的榮耀。鄧肯十六、七歲時才由游泳轉向籃球,而在他的籃球生涯中也遇過很多的貴人,無論最初教他打球的學長、大學時的恩師,還是昔日馬刺隊的隊友大衛·羅賓遜,都把他看成未來偉大中鋒的未成品。尤其是大衛·羅賓遜,在長達七年亦師亦友的相處期間,不但在實戰中將寶貴經驗傳授給鄧肯,而且甘愿犧牲自己的上場時間,使得鄧肯這位名義上的大前鋒,成為了真正的中鋒。另一個較早的例子,也是發生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當時手戴11枚總冠軍戒指的比爾·拉塞爾,親自在高中校園里給尤因、莫寧和穆托姆博等人言傳身教。事實上,拉塞爾在退休后一直都在不遺余力地大為推廣中鋒技巧,并不停地到全美各高中指導一些頗有潛質的長人,某種程度上這也造就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鋒盛世。

姚明無疑將是未來聯盟的統治者,而他也受到了推、拉、擠、壓等非人待遇——奇怪的是,雖然現在NBA排擠中鋒之風日盛,但他們對付中鋒的非常規手段還是頗有心得的。這是否屬于一種“不能擁有,還不如一起粉碎他們”的心理在作怪?自從1992年開始偉大中鋒正式停產后,人們發現這可能是挽救缺少偉大中鋒球隊的惟一自救方法!在很多人的眼中,一個偉大中鋒的培養實在太難了,它需要金錢、時間和耐心,所以像喬治城這樣向來有培養優秀中鋒傳統的大學球隊,也逐漸了放棄了這一策略,在1996年向NBA隆重推出超級后衛阿倫·艾弗森。
盡管奧尼爾一再聲自己是最后一位傳統中鋒,但大家都明白,只有姚明才能決定NBA中鋒未來的走向。剛到NBA時,姚明的中鋒觀念并不正確,雖然經過奧拉朱旺的短期客串指導,但效果不明顯,仍不足以與西區內線的眾多長人抗衡。上賽季結束時,姚明場均13.5分和8.3個籃板的成績單明顯不能令人滿意。但在尤因老師來后,一切就不同了。比起奧拉朱旺來,尤因的中鋒技術更為扎實、正統,他甚至有“中鋒教科書”之稱。而對對抗性不足、頂位不好、中鋒腳步也不合格的姚明來說,尤因才是他最為合適的良師,尤其本賽季姚明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也算是對尤因培養中鋒能力的認同吧。
只有偉大的傳播者才能把傳統中鋒文化很好地傳承下去,但世界上又有幾個誨人不倦的比爾·拉塞爾和尤因呢?也許奧尼爾真正退出NBA的那一天,就是傳統低位中鋒真正走入墳墓的盛大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