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熠君不是我的學生。
最初看到李熠君的名字是在為校刊《淺草》選稿時,當時我想,名如其人,李熠君應當是個陽光女孩,而且長得很秀氣。看了文章,覺得很不錯,很有才氣,文章寫得相當好,但同時也對自己的推測有了懷疑,因為有幾篇文章寫的是武俠故事,很沉重,充滿了血腥味,于是很替李熠君惋惜,一個陽光女孩為什么要寫這些東西。于是我在他的稿子上批上了我的意見:我們的煩惱已經夠多丁,還是輕松一點好,少一點血腥,多一點幽默吧。后來又拿著稿子去找李熠君,希望他能寫點其他的東西,但是并沒有見到他本人,只好把稿子交給了他班上的同學,讓他轉達我的意見。后來,李熠君寫的東西便有了變化。
2004年9月上旬,“淺草”領導班子改選,李熠君參加了社干部的競選,我這才認識了李熠君,一方面有些失望——原來他是個男生,一方面也為自己的胡亂推測感到好笑。那次競選會后,他當上了淺草文學社的副社長。
李熠君不是帥哥,屬于那種其貌不揚的人,個子不高,臉上點綴著不少青春痘。大多數時候掛著笑容,有時候也陰沉著臉,仿佛別人借了他谷子,還給他的卻是谷殼。因為編輯《淺草》的緣故,他又主持著一個欄目,我們接觸的機會便多了起來,對他的了解也就深了些。他不論是站還是坐著,都不是傳統道德所要求的樣子,我想,他該是個不太安分的人。他說話也不太注重推敲和修飾,直來直去。但他做事卻很認真,寫文章的速度也很快,雖然不能說倚馬可待,但常常是一氣呵成。
李熠君的文章語言清新流暢,幽默風趣,他常常用夸張的語言表現人物個性,表現中學生的生活。譬如他的《我的寄宿生活》。他筆下的人物,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都帶有叛逆性,譬如《盛開在青春的大地上》中的人物。他筆下的校園生活,中學生的情感也有很明顯的夸張的痕跡。
李熠君是一個很能寫的學生,我想若能堅持下去,也許能在文學上做出一些成績來。當然,我還希望李熠君在文章中少一些調侃,也希望他所寫的人物多一些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