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我們班風行說倒話,用這種方式來侮辱別人,以達到取笑的目的。這種行為對其他同學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有一次,班里的小偉和小俊讓晨晨把“清晨我上馬”倒過來說。晨晨說了,小偉捧腹大笑,小俊也笑得合不攏嘴,他們對晨晨說:“啥?你馬上成親?這種好事也不告訴我們,跟誰結婚呀?有喜糖嗎?”結果把晨晨氣哭了。
下午第三節課是班會課,老師笑容滿面地說:“這節課是班會課,我們來談談說倒話。”大家便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小偉和小俊,小偉和小俊知道要挨批評了,把頭埋得很低很低。
“小偉和小俊同學把話倒過來說,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意思,產生了一種很好的表達效果,真聰明!”此話一出,兩人心里剛才還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現在可就有點兒百思不得其解了:老師怎么表揚起我們來了?老師接著說:“今天我們來體會說倒話的妙處。”“倒話還有妙處?”同學們都有些疑惑不解。
“我先舉一些詞語顛倒的例子:愛心——心愛,雅典——典雅,明文——文明。同學們能否再舉出一些例子來呢?”同學們聽了,個個喜形于色,教室里頓時像炸開了鍋。老師又說:“如果我們把這些好詞好句用到作文里,那該多好呀。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山連水,水連山;我愛爸爸,爸爸愛我;我不管你是馬思捷還是捷思馬。”大家都笑了起來。老師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大家七嘴八舌,也舉了好多類似的句子。
“同學們,你們知道說倒話用了一種什么修辭嗎?”“不知道。”“我告訴大家,這種修辭叫回文。我給大家看一副對聯:京北輸油管油輸北京,同學們看看這個上聯有什么規律?能否對個下聯呢?”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可怎么也對不出下聯。老師說:“我這兒有幾個下聯,你們看看: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西落花生花落西山;本日去東京東去日本。你們說妙不妙?”“妙!”同學們齊聲回答。
“除了回文對聯,還有回文詩呢。”老師的話又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請看——”老師在黑板上寫道:
鹽飛亂蝶舞,花落飄粉奩(lian)。
奩粉飄落花,舞蝶亂飛鹽。
“同學們讀讀看。”
大家七嘴八舌讀起來,越讀越覺得有趣。
“我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回文詩讓大家看。”于是老師寫道:
“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我們看了都覺得有些莫名其妙,通過老師的一番解說之后,我們才覺得妙趣橫生。原來每一首都是由十個字回文而生。例如“春”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同學們又試著把其他幾首詩讀了一遍,覺得真是奇妙無窮。
最后老師總結說:“說倒話罵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我希望同學們能正確使用回文。”老師的話讓我們深受教育。從此,我們班說倒話現象消失了,同學們作文水平還提高了很多。
瞧,這就是我們班的說倒話風波。
(指導老師:汪光華)
指點迷津
回文修辭格是指以字詞為單位,按一定規律排列起來,并刻意追求同一語句順讀、倒讀都能成誦的修辭手法。其特點是上下兩句詞匯大多相同,而詞序恰好相反。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回文修辭格是一種“人見人愛”的語言現象。學習回文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語言知識,豐富我們的語言表達,還能使我們的語言學習更加新穎別致,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