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小說的關鍵是能把握住人物的形象。小說中有時會運用對比手法,以反面人物烘托正面人物形象,因此在閱讀時可以用對比法來分析人物的特點。《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阿銅和阿葵是一對好兄妹,愛讀書,愛思考,愛提問,愛討論。瞧,他們又在津津有味地討論什么了。
阿銅:呔,各位看官仔細聽著!只見那好漢林沖把棒一橫,使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
阿葵:(打斷阿銅)你在說書呀!
阿銅:當然羅!你不知道,好漢林沖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哦。《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我不知讀了多少遍,這些人物形象呀,在我心里可都活起來了!
阿葵:是嗎?那咱們就來說說這兩位教頭如何?
阿銅:好!我說林沖,驍勇善戰,武藝高強,乃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你看:他第一招“撥草尋蛇”,接著往后一退,掄棒一掃,只三招,便把洪教頭打得倒地認輸,這本領高不高?
阿葵:林沖的本領是很高,不過這洪教頭也未必武功差勁,只不過遇上了林沖,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所以落敗。
阿銅:林沖武藝高強,可不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他頸戴枷鎖,不便對戰。但他卻并不直說,只道:“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因為他知道自己以犯人的身份,不能提出開枷的要求。而柴進急于看看林沖的本領,聽了這話自然會請差人為林沖開枷。有頭腦吧!
阿葵:比較起來,這洪教頭可真沒腦子,不知道對方的虛實,一味挑戰,最后丟人現眼,活該!
阿銅:林沖為人謙和,對洪教頭一再忍讓。
阿葵:洪教頭卻飛揚跋扈,對林沖步步緊逼。
阿銅:林沖為何如此忍讓?我看了《水滸傳》里“棒打洪教頭”之前的篇章,才知道原來林沖本是一個奉公守法的軍官,遭太尉高俅的陷害,刺配滄州。從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了階下囚,不得不低頭做人,哪敢和別人爭強斗狠,惹是生非?
阿葵:可洪教頭卻不知道這些,被人捧得越發自以為了不起,真是“有眼不識林沖”,輸得恐怕連這教頭也做不下去了。
阿銅:故事中的兩個人物在對比中,形象鮮明,個性突出,栩栩如生呀!
阿葵:對,讀小說可以通過人物對比來認識人物的特點。
阿銅:哦,我今天又學會了一種對比閱讀法,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