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用增高藥使骨骺提前閉合
家住浙江省金華市的女孩王某,因父母嫌其身矮,曾使用過多種增高器械,始終沒有效果;10歲后又買了多種增高保健品讓她吃,不知不覺中花了近2萬元。王某吃了增高保健品后身高增長很快,一直長到1.42米。但此后身高停止增長,今年已14歲,身高仍是1.42米。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羅曉明副主任醫師對王某進行檢查后肯定,王某的骨骺已經完全閉合,沒有生長潛力,不可能再長高了。羅主任認為,王某服用的增高保健品中很可能會有性激素,開始服用覺得很有效,但其身高的增長是以骨骺提前閉合為代價的,最終的結果是提前“終止”了身高發育。
2005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對保健食品的功能、原輔料、命名等多方面的內容作出了規定。
《辦法》要求,保健食品擬申請的保健功能在藥監部門公布范圍內的,申請人應當向確定的檢驗機構提供產品研發報告;不在公布范圍內的,申請人還應當自行進行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并向確定的檢驗機構提供功能研發報告。
《辦法》要求,保健食品的通用名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療作用以及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并且不得使用已經批準注冊的藥品名稱。
《辦法》規定,我國保健食品將建立市場退出機制。以下4種情況將被注銷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持有者申請注銷的;確認產品存在安全性問題的;違反法律法規的;依法應當注銷的其他情況。此外,通過非法手段,如提供虛假資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的保健品批準文號,一旦發現,將被注銷。
2005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對保健食品廣告的審查、發布等內容有了具體的要求。
《規定》要求,保健食品廣告中必須說明或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忠告語。
《規定》要求,保健食品廣告中不得出現功效、健康、科學術語或研究、試驗數據、安全、祖傳秘方等字樣,也不能用相關機構、專業人員和消費者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做證明。
《規定》要求,保健食品廣告有責任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必須標明產品名稱、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廣告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識、不適宜人群等內容;其保健功能、產品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使用量的宣傳應以審查批準的內容為準,不能隨意更改。
據悉,從7月1日起,經過審查的保健食品廣告內容都將在官方網站上公布,消費者可通過查詢來確定某一保健食品廣告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