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耳邊歡快激昂的《走進新時代》一曲不正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人們安居樂業、心情愉悅的寫照嗎?
新世紀、新時代,我們的日子真可愛。請看:
衣著:美觀靚麗而多彩
穿補丁摞補丁的衣服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已很難接受。聽大人們說他們小的時候,只有在過年時才能擁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平時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十來年,破了打個補丁接著穿。祖母說,這叫“千層衣”。據說,當年曾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而今,人們的衣著觀念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五顏六色且不必說,款式多樣更不在話下。個性出眾的搭配,仿佛一道道沖擊波直穿人們渴望而驚羨的眼球,不由得讓你感嘆“衣裝盛世”呀!此時,穿衣已不僅是滿足于保暖,穿出個性、穿出美麗,已成為時尚潮流。倘若真有穿著帶補丁的衣服的人堂而皇之地進入你的視線,千萬別驚訝,這是另類的“乞丐裝”,用不著你去慷慨解囊,興許他的腰包比你的還要鼓。
飲食:吃出健康和營養
野菜、窩頭、棒子面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前人們餐桌上的“常客”。餓了?窩頭。渴了?棒子面糊糊。不吃?沒胃口?乖乖,那你就等著挨餓吧!你不吃每月幾十斤的供應糧,還有別的兄弟姐妹眼巴巴地瞅著呢!一句話:有啥吃啥!
那時,廣大農村養豬為穿衣,養雞為零花。偶爾吃個雞蛋,不是有貴客就是過年,品嘗一點就算“打牙祭”了。
現如今,遍地的酒樓、飯莊已不是大眾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幾十塊錢、上百元錢吃一頓已不在話下。即使是精細味美、“色香味”俱全的一桌佳肴擺在眼前,挑剔的牙齒和腸胃還會告訴你要冷熱、葷素、軟硬搭配。吃什么,這個問題又成為困擾許多主婦的難題。
媽媽就常常頭痛地問爸爸:“今天吃什么?”
爸爸回答是:“有什么,吃什么。”本以為這會使媽媽釋然,媽媽的回答卻是:“什么都有啊!”
近年來,“啤酒肚”“小胖墩”成為各類健康減肥活動中心的常客,吃出營養、吃出健康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假如您在飯店里狼吞虎咽后揚長而去,連飯店的伙計都會譏笑您是土老帽。為什么?因為健康、營養已成為現代人應有的理念。
住宅:喬遷新居忙又忙
兒時印象中的平房,在如今快節奏的大都市已漸漸退出霸主地位,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林立于繁華與熱鬧之中,一家數口塞于十幾平方米黑暗、潮濕的平房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君不見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搬家公司遍地都是。“吾家昨日購新居”,在一串串喜慶的搬家鞭炮聲中,又一戶人家結束了狹窄擁擠的生活。
推向市場的住房方案不僅使單位擺脫了一個沉重的財政包袱,更重要的是滿足了百姓購房的需要。這方案一經出爐便很快給百姓帶來實惠,喬遷新居的鞭炮一串連成一串。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了百姓,愁著了以權占房的腐敗官員。
交通:條條大道通羅馬
城市長高了,城市變寬了,看著寬闊的馬路上飛馳而過的車輛,你能說清它們的款型嗎?馬路邊一招即停的“的士”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您送到您要去的地方。
如果不是很急,投幣一元,坐在平穩安全而又便捷的巴士上,瞅著窗外飛逝而過的街道,心緒也會隨著徐徐的涼風輕輕飛揚裊裊而升,每每下車時總會略有悵然:“這么快?”
耳邊的音樂依然回響,飛揚的思緒被輕輕喚回,“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走進新時代……”
新時代的祖國將會怎樣?我憧憬著,遐想著……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三十中高一(031)班學生】
點評
這是一篇立意深刻、思路暢達、條理清晰、內容充實而極富才情的美文。本文語言優美,很有特色。一是簡潔明快,個性化。讀這篇文章沒有常見的大話、套話、俗話,而是抒真情說真話,讀之親切可信。二是大量俗語、口語的使用,如,“打牙祭”“千層衣”使文章幽默風趣,自然真實。三是多用比喻、排比,形式上顯得整齊,表達上增加了文章的氣勢。全文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堪稱佳作。
【指導并置評:侯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