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隕落 允諾 殞身不恤 韻律體操
B.修葺 小憩 泣不成聲 雕欄玉砌
C.湮沒 殷紅 姹紫嫣紅 偃旗息鼓
D.詈罵 罹難 勵精圖治 風聲鶴唳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相冊 明星 激流勇退 貿然行事
B.浸漬 黯然 憑心而論 山清水秀
C.和藹 喋血 明查暗訪 殞身不恤
D.熏陶 染指 勉為其難 感同身受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①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資歷淺一些,也不應________自己的觀點。
②對那些罪大惡極的腐敗分子的________,就是對廣大人民的極大犯罪。
③記者們看到新一屆領導人個個年富力強,都________出喜悅的神情。
A.隱晦遷就流露B.隱諱遷就煥發
C.隱晦姑息煥發D.隱諱姑息流露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應用恰當的一句是()
A.在這次伏擊戰中,起義軍出人意料,把官軍打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
B.人類社會的歷史總是不斷發展的,決不會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裹足不前。
C.我們的工作愈接近完成愈要小心謹慎,否則,就很有可能功敗垂成。
D.我們的班主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在他的眼里,一切愛國的良策,只要使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就會遭到貶謫、監禁乃至滿門抄斬。
B.保障公眾權利的正確使用,不使它異化為危害人民群眾的力量,這正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C.建設惠及十幾億人的全面小康社會的更高水平,是“十六大”確定的中心任務,也是全國人民的愿望。
D.有幾年的時間,他整日都在海邊散步、沉思、寫作,所以對社會和對生命的思考非常深刻。
6.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去年夏天,筆者向這個鄉的干部討教,問有沒有可能把農民的負擔減為零?他們驚訝地回答:“農民不納稅,縣鄉的財政怎么辦?”
B.他們對這次選舉爭議所持的態度是:支持修改有關規定來推動行政驗票,但必須在48小時內進行公開、全面的集中驗票。
C.這個發言人說,毋庸諱言,中國也存在某些問題,但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并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D.說完,他從書架上取下一本“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翻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焦亞硫酸鈉可以添加到“衛生筷”的條目。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題。
考古學在某些地區,從旅游的極大重要性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另一些地區,從各種實際應用中找到巨大優勢。最為顯著的貢獻是在農業考古學領域。因為,在一些情況下,考古學家可以變得像上帝一樣,灌溉荒蕪的沙漠或極大地增加谷物的產量。然而,他們做到這一點,不是通過他們自己的才能,而是通過重新發掘出被遺忘的我們祖先的智慧。例如,納巴塔人在兩千年之前占據著以色列險惡的內蓋夫沙漠,他們生活在城市里,種植葡萄、小麥和橄欖。空中攝影和考古學已經聯合起來揭示出,他們做到這一點是借助一種精巧的系統,把這一地區很少發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灌到灌溉溝渠與蓄水池中。科學家們已經能夠運用同樣的方法來重建這一地區的古代農場,這些農場現在甚至在干旱年份中也能生產出很高產量的谷物。
給人以更為深刻印象的是在秘魯和玻利維亞高原所發生的事件。空中攝影與發掘已經揭示出,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在的的喀喀湖周圍地區,有至少二十萬英畝土地屬于一種基于“凸地”的農業體系,這種體系用從地塊間溝渠中挖出的泥土來抬高耕種表面,它非常適合于四千米的高度,適合于地區環境,也適合于傳統的塊根植物。然而,這種體系在五百年前印加帝國的征服之后被放棄了。現代的農業方法涉及大量的機械、化肥、灌溉和進口谷物,這種方法被證明在這種氣候下,恰恰并不成功。考古學家已經清理并重新整修了某些古代凸地,只使用傳統工具,在這些地塊里種植了土豆和其他傳統塊根植物。這些田地迄今還沒有受到嚴重干旱、霜凍和嚴重洪水的影響,而谷物產量則大約是干旱農田的七倍。許多村莊,數以千計的人民,現在已經開始采用他們祖先的耕作方法,這要感謝考古學家的努力。
反過來說,考古學家也能夠指出,在過去出現過的生態破壞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所引起的——諸如在公元900年,拜占廷古城佩特拉在幾個世紀的對森林的毀滅性開采之后突然崩潰毀滅了;復活節島上對森林更具破壞性的開采,幾乎摧毀了這個小島唯一的石器時代文化。另一個實例來自阿那薩奇人,他們居住在美洲西南部,在查科峽谷的居住地非常先進,包括有美洲摩天大樓出現前的最大也最高的建筑。為了這些建筑,從公元10世紀開始,這里在不停地繼續著無情的木頭采伐。不僅如此,木材還要用于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的燃料需求。最終所造成的廣泛的環境破壞是無法恢復的,這是這一居住地被毀棄的主要因素之一。
7.下列各項中可做文中畫線處“智慧”的例證的一項是()
A.納巴塔人生活在城市里,種植著葡萄、小麥和橄欖。
B.納巴塔人興建了一種古代農場,干旱年份也能生產出很多谷物。
C.從地塊溝渠中挖出泥土,并用這種泥土抬高耕種表面。
D.在被整修的凸地上,用傳統工具種植土豆和其他傳統植物。
8.下列各項不屬于說明考古學實際應用的一項是()
A.基于對古代農業方式的了解,考古學家會灌溉荒蕪的沙漠,增加谷物的產量。
B.使用傳統工具,在整修過的古代凸地上種植土豆和塊根植物。
C.考古學家能夠指出在過去出現過的生態破壞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所引起的。
D.空中攝影與發掘揭示出的的喀喀湖周圍地區,有基于“凸地”的農業體系。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納巴塔人占據著險惡的沙漠,能夠從農業中獲利,關鍵在于成功地發展了一套取水灌溉系統。
B.基于“凸地”的農業體系完全是因地制宜的產物,只要恢復這種體系,便會使人感受到它的效益。
C.農業考古學的貢獻只在于讓人們懂得如何灌溉荒蕪的沙漠,如何增加谷物的產量。
D.佩特拉、復活節島、查科峽谷均遭毀棄,它們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生態環境受到很大破壞。
10.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的農業方法并非全部都是高效率的,農業考古學提供了繼承古代被湮沒的優秀農業技術的可能性。
B.內蓋夫沙漠上,納巴塔人的農業技術獲得成功在于種植的植物適合了地區環境;而的的喀喀湖周圍的“凸地”體系獲得成功則在于精巧的系統解決了灌溉用水問題。
C.過度采伐木頭,造成無法恢復的環境破壞,是導致阿那薩奇人先進的居住地被毀棄的唯一原因。
D.考古學可以傳送來自遠古的重大訊息,如果采用古代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一來可以避免環境的破壞,二來又可以獲得很高的谷物產量。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無所知名。欲自免歸。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無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仆射。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人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嗇夫)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如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何如人也?”上復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措不可審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嗇夫。上就車,召釋之參乘,徐行,問釋之秦之敝,具以質言。至宮,上拜釋之為公車令。
(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注釋】虎圈,上林苑養虎的地方。上林苑,秦漢時為皇帝的獵場,長官為上林令,上林尉是上林令的屬官,虎圈嗇夫為專管虎圈的小官。
11.對下列四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乃請徙釋之補謁者徙:提升。
B.欲以觀其能觀:考察、判斷。
C.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 曾:竟然。
D.徐行問釋之秦之敝敝:通“弊”,弊端。
1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因前言便宜事
B.令今可施行也
C.口對響應,無窮者
D.然其敝徒文具耳
13.下面六句話,分為四組,能說明張釋之勸止漢文帝拜虎圈嗇夫為上林令的理由的一組是()
①秦以任刀筆之吏,……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
②豈效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③臣恐天下隨風而靡
④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⑤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
⑥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措不可審也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③④⑥D.③⑤⑥
14.對本文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文帝詢問上林苑禽獸簿,上林尉不能對,于是以“左右視”的方式向手下人求援,虎圈嗇夫見上司難堪,只好代他回答,解脫了上林尉的困境。
B.帝“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張釋之因不同意這項任命,故拖了很久不肯執行,后來文帝追問,張釋之才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C.張釋之認為,如果因嗇夫口才好而任命為上林令,就會引起人們崇尚空洞的言辭,就有可能給國家帶來危害。
D.為了說服文帝沒有必要提倡嗇夫的利口善辯,張釋之舉出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做例子,終于使文帝信服,收回了任命。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08分)
四、(18分)
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翻譯后面的句子。
(6分)
甘茂亡秦,且之齊,出關遇蘇子曰:“君聞夫江上之處女乎?”蘇子曰:“不聞。”曰:“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于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棄逐于秦而出關,愿為足下掃室布席,幸無我逐也!”蘇子曰:“善,請重公于齊。”
(1)何愛于余明之照四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臣不肖,棄逐于秦而出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本詞開頭寫“庭院深深深幾許”?上闋中哪一句寫出了庭院之深?本詞作者假托深居閨房的女性抒發感情,聯系下闋看,“院”是“深”的,“情”也是“深”的,下闋抒發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你選擇《琵琶行》中恰當的詩句填入橫線處。(6分)
①那些人慷公家之慨,飽一己之腹,想方設法吃,巧立名目吃,間或收斂,一遇良機,便又______________,接著吃了起來。
②精心設計學校的環境結構,創造強烈的集體主義氣氛,也是教育學生熱愛集體的好辦法,甚至收到了______________的更好效果。
③批評就是要理直氣壯些。現在,那種“欲說還休”的批評太多了,那種______________的批評太多了,那種叫人猜謎的批評太多了。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悠然把酒對西山
——頤和園
陳從周
“更喜高樓明月夜,悠然把酒對西山”,明朝的米萬鐘在他北京西郊的園林里,寫了這兩句詩,一望而知是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脫胎而來的。不管“對”也好,“見”也好,所指的都是遠處的山。這就是中國園林設計中的借景,把遠景納為園中一景,增加了該園的景色變化。這在中國古代造園中早已應用,明計成在他所著《園冶》一書中總結出來,有了定名。他說:“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無拘遠近。”已闡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匯為湖沼,最宜建園,歷史上曾為北京園林集中之地,明清兩代,蔚為大觀,其中圓明園更被稱為“萬園之園”。
圓明園其造園之術,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來概括。圓明園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主要手法的具體表現。偌大的一個園林,如果立意不明,終難成佳構,所以造園要立意在先,尤其是郊園,郊園多野趣,重借景。這兩點不論從哪一個園,即今日尚存的頤和園,都能體現出來。
圓明園在1860年英法聯軍與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已全部燒毀,今僅存斷垣殘基。如今,只能用另一個大園林頤和園來談借景。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萬壽山聳翠園北,昆明湖彌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風景洵美。
頤和園以杭州西湖為藍本,精心摹擬西堤、水島、煙柳、畫橋,移江南的淡妝,現北地之胭脂,景雖有相同,趣則各異。
萬壽山面臨昆明湖,佛香閣踞其巔,八角四層,儼然為全園之中心。登閣則西山如黛,湖光似鏡,躍然眼簾;俯視則亭館撲地,長廊縈帶,景色全囿于一園之內,其所以得無盡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檻前,而西山不語,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偉,為他園所不及。
廊在中國園林中極盡變化之能事,頤和園長廊可算顯例,其予游者之興味最濃,印象特深,廊引人隨,中國畫山水手卷,于此舒展。
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頤和園以長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橋式之多,構圖之美,處處畫本。若玉帶橋之螢潔柔和,十七孔橋之仿佛垂虹,每當山橫春靄,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與陸上之景,分明異趣,而又處處皆能映西山入園,足證“借景”之妙。
18.根據這篇文章,請說明什么是“借景”,并談談作為頤和園借景的西山有哪些特點。(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三段“因水成景,借景西山”中的兩個“景”字包含的內容相同嗎?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簡析文章結尾句“而又處處皆能映西山入園,足證‘借景’之妙”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3分)
A.開頭一段,巧用詩句,引出對“借景”的說明,于自然中顯出文采。
B.“如今,只能用另一個園林頤和園來談借景”一句凄涼的話道出了頤和園在借景藝術的說明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C.文章描寫長廊的文字雖然不多,但卻表現出作者對長廊藝術最為鐘愛的感情。
D.文章重在描寫頤和園的原因,是它的“多野趣、重借景”的郊園特點比圓明園明顯突出。
E.這篇散文說明準確,描寫形象,尤其是多用對偶句,增強了語言的整齊美和節奏感。
六、(12分)
22.把下面4句話按恰當順序填入橫線處(只填序號),使之成為語義連貫的一段話。(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種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俠人格,______________;楊朱的貴我人格,_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再一種便是莊子式的人格了:獨來獨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來聚散,在一種遠離的姿態中顯出格外的美麗與灑脫。
①鋒芒畢露,正義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規蹈矩③赴湯蹈火,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④絕對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請針對一味沉湎于過去而缺乏遠見和理想的人,擬一條人生忠告。要求主題鮮明,富有哲理,構思新穎,語言簡明。(10~20個字之間)(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寫一組句子,要求選擇新的本體和喻體,意思完整。(不要求與例句字數相同)(4分)
過去是一場夢,未來也是一場夢。
過去的夢,如寂寥的冷月,燃不起熱情的火焰。
未來的夢,如噴薄的朝陽,激起人的萬丈豪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個女孩總覺得自己不受老師和同學們關注。一天,她在商店里看到了一個發卡,店員職業性地稱贊她戴上發卡非常漂亮,于是她買下了它。
第二天,期待已久的事發生了,她感到同學們的目光里充滿了熱情,男生還約她出去玩……
“都是因為戴了這個美麗的發卡。”她伸手向頭上摸了摸,然而發卡根本不在頭上!
她這才想起來,早上梳頭時把發卡忘在桌子上了……
自信就是力量!女孩陷入了沉思……
請以“自信”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